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寸縷的意思、寸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寸縷的解釋

(1).謂極少的絲縷。 金 元好問 《秋蠶》詩:“室人篋中無寸縷,一箔秋蠶課諸女。”

(2).指微薄之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自是 魏 雖殷勤,竟不敢受其寸縷,寧厚酬之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寸縷"是漢語中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分解與詞源演變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單字本義 • "寸"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既作長度單位(約3.33厘米),又引申指微小、短暫,《淮南子》有"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的用法。 • "縷"本指絲線,《說文解字》注為"線也",後衍生出細緻、連續等含義,如《三國志》"利盡西海,丹青素绨,充于内府,積縷于後宮"。

二、複合詞義項

  1. 物質層面 • 原指極小的布帛片段,《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本義為"寸絲半縷",常見于古代契約文書,如清代地契中"不得取走寸縷"的約定條款。
  2. 比喻層面 • 象征微薄之物,明清小說常用"不取寸縷"形容廉潔,如《警世通言》描述清官"雖貧不取民間寸縷"。 • 現代漢語延伸出"資源珍貴"的修辭用法,環保宣傳語"寸縷山河皆寶藏"即屬此類。

三、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朱熹《朱子語類》卷七十四有"天地之間,一物一理,如寸縷粒粟"的哲學類比。明清時期詞義固化,民國《辭源》将其正式列為詞條,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保留"極少量紡織品"的基本釋義。

四、文化意象 在傳統詩詞中多承載情感寄托,如納蘭性德《浣溪沙》"賭書消得潑茶香,寸縷相思寸縷傷",現代作家張愛玲《半生緣》亦用"情如寸縷"比喻細膩綿長的情愫。

(本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例句采自曆代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寸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寸”為長度單位(約3.33厘米),引申為“極短或極小”;“縷”指細線或絲狀物。組合後字面意為“極少的絲線”。

  2. 引申含義

    • 極少的絲縷:如金代元好問《秋蠶》詩“室人篋中無寸縷”,形容家貧無布帛。
    • 微薄之物: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竟不敢受其寸縷”,指拒絕接受微小饋贈。

二、使用場景

三、文化背景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如元好問、蒲松齡的作品,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比喻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褒貶色彩。

四、發音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造句示例,可參考《秋蠶》《聊齋志異》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奸班璘半身像嶓岷抄擿崇仰刺癢從命酢器單紅帖登車攬辔彫枯兒歌貳郡反俘玍古給節功次孤幹噷喝很恣哄誘懽悅禍始火眼金睛接龍結韤機幄擊中要害谲數桾櫏開敞空絶列校離鸾流連忘返流葉馬足車塵夢寐磨鈆匿知攀翼貧化貧窮潦倒磬口清源熱障三吾沈烈屍昧屍鄉拾螢水葬庶威湯池鐵城棠朹子投棄違喧無平不陂,無往不複逍遙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