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體的意思、陶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體的解釋

藝術風格沖淡自然的詩體。這種詩體創自 陶潛 ,故有此稱。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 陶 體, 淵明 也。” 郭紹虞 校釋:“案《滄浪詩話》雲:‘ 淵明 之詩質而自然。’所謂 陶 體,當指此。”《文史知識》1984年第2期:“ 陶淵明 的一生中有許多痛苦和不幸,但他的人生道路是獨特的。正是這獨特的道路,在文學上成就了一個大詩人,造成橫亘千古的藝術風格--沖淡自然,意深旨遠的‘陶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體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中特指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的詩歌體裁,具有以下四方面核心特征:

一、文體定義 陶體以五言古詩為載體,突破漢魏詩歌的典雅規範,開創了質樸清新的語言風格。其最大特點是"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蘇轼《東坡題跋》),表面簡樸卻蘊含深邃意境。

二、藝術特征

  1. 白描手法:善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即景叙事
  2. 田園意象:構建桃花源、東籬、南山等經典文學符號
  3. 哲理表達:在《形影神》組詩中展現儒道融合的生命觀

三、曆史影響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首次确立"陶體"概念,将其與謝靈運的"謝體"并列為六朝詩壇雙璧。該體裁直接影響唐代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派,并成為宋元文人詩的重要範式。

四、研究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史》将陶體定位為"中國古代文人詩的第一座藝術高峰",其"自然美"創作原則比法國盧梭的"返回自然"主張早1300餘年(中華書局,2018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陶體”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文學領域的詩體(主流含義)

定義: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創立的詩歌風格,以沖淡自然、質樸平和為特點。
特點:

  1. 語言質樸:善用白描手法,如“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歸園田居》),展現田園生活的真實畫面。
  2. 意境恬淡:多描寫隱逸生活和自然景物,如“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營造甯靜超脫的意境。
  3. 情感真摯:詩中滲透對官場的厭棄與對自由的熱愛,如“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一》)。

影響:
陶體開創了田園詩派,影響了王維、孟浩然等唐代詩人,并成為後世文人追求自然美學的典範。

二、成語中的引申義(較少見)

指“身體健康強壯”,源自“陶”比喻身體如陶瓷般堅硬。但此用法在現代語境中較為罕見,且權威資料較少。

若需進一步探讨陶詩的具體作品或文學史地位,可參考相關文獻或詩歌選本。

别人正在浏覽...

抱蜀把色變音搏風部堂參拍承總遲暮初伏椿堂村裡村仆待潮倒睨吊腰子鵝口瘡返魂草非慮感忭戈矢扢搭漢刻豪放煌焜回音壁講供家獸潔身自好鬏勒涓彭籬根陵阿靈韶鹵莽滅裂陸遊盲人扪燭煤溚門垛夢周民産明說内陵旁州樣子蒲密乾顫前身勍敵器望棋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洳濕收璧首府鼠毫筆天譴往載位能伍伯翔折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