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甕中之鼈的意思、甕中之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甕中之鼈的解釋

[be bottled up like a turtle trapped in a jar;be hopeless like a rat in a hole] 處于甕罐内的鼈。比喻形勢對一方極有利,另一方則處在受制地位

敵人已成甕中之鼈,我軍穩操勝券

詳細解釋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無法脫逃之物。《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孫富 視 十娘 已為甕中之鼈,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頭之上。”《說嶽全傳》第七六回:“這幾個小南蠻,隻算得個甕中之鼈,不消費僧家大力,管教他一個個束手就縛。”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五章:“在這裡,鄉村包圍據點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 日 僞軍已成了甕中之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甕中之鼈"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字面指困在大壇子裡的甲魚,比喻已被控制、無法逃脫的人或事物。讀音為wèng zhōng zhī biē,其中"甕"指陶制容器,"鼈"即甲魚。

二、出處典故 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描述孫富将杜十娘視為可輕易掌控的對象:"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鼈,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頭之上。"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反義詞

該成語生動展現受困狀态,常用于軍事、博弈等場景。需注意與"甕中捉鼈"區分:前者側重被困結果,後者強調捕捉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中之鼈》的意思

《甕中之鼈》這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處于封閉的環境中,毫無自由,缺乏施展才能的機會。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甕中之鼈》的部首是瓦(瓷器)和魚(魚類)。分解後的部首是瓦和魚。瓦的部首是瓦字旁,瓦的筆畫數是5。魚的部首是魚字頭,魚的筆畫數是8。

來源

《甕中之鼈》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荀子·勸學篇》中。這個成語的來源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鼈被關在甕中,無法自由遊動,稱之為“甕中之鼈”。

繁體字

《甕中之鼈》的繁體字為《甕中之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甕中之鼈》的漢字寫法為「甕中之鱉」。甕的寫法為「甕」,瓦的右邊加上一橫代表蓋子,下面是一個半個月牙形狀。鼈的寫法為「鱉」,左邊的魚字頭代表魚,右邊為兩個半個月牙形狀。

例句

他一直在這個公司的低級崗位上,感覺自己像是一隻《甕中之鼈》,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組詞

氣急敗壞、自力更生、守株待兔、一事無成

近義詞

魚龍混雜、一事無成、束手無策

反義詞

鴻門宴、掌上明珠、光明磊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