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農的意思、春農的詳細解釋
春農的解釋
(1).指春耕時節。《後漢書·段熲傳》:“ 熲 以春農,百姓布野, 羌 雖暫降,而縣官無廪,必當復為盜賊,不如乘虛放兵,埶必殄滅。” 唐 薛能 《桃花》詩:“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
(2).春日的農事。 唐 杜甫 《諸将》詩之三:“稍喜臨邊 王相國 ,肯銷金甲事春農。” 宋 蘇頌 《春帖》詩:“和氣薰風摩蓋壤,競銷金甲事春農。”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農的解釋 農 (農) ó 種莊稼,屬于種莊稼的:務農。農業。農田。農産。農墾。農家。農忙。農民。農婦。農奴。 種莊稼的人:貧農。菜農。谷賤傷農。 姓。 工 筆畫數:; 部首:冖;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春農”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春季農業活動相關的内容。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擴展信息:
基本含義
“春農”指春季的農事活動,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 春耕時節:特指春季耕種的關鍵時期,如《後漢書》中提到的“熲以春農,百姓布野”。
- 春日農事:泛指春天進行的農業勞動,如播種、耕作等,杜甫詩句“肯銷金甲事春農”即形容放下兵器投身農忙的場景。
曆史與文學中的運用
- 曆史文獻:《後漢書·段熲傳》以“春農”強調春耕時百姓勞作的重要性,并引申為軍事策略的參考時機。
- 詩詞意象:唐代詩人薛能、杜甫等用“春農”描繪田園景象,如“時節舊春農”“和氣薰風摩蓋壤”等,體現農時與自然節律的關聯。
象征意義
在傳統文化中,“春農”不僅代表具體的勞動,還象征勤勞、希望與豐收的期盼,反映了古代農業社會對春季生産的重視。
使用場景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曆史讨論或農耕文化相關的表述,例如描述傳統節氣、分析古代經濟結構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詩句背景,可參考《後漢書》、杜甫《諸将》等原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農》這個詞意思是指春天裡的耕種農事。拆分部首是日和耒,總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用來描述春季的農事活動。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差異。以下是一個例句:“春農時節,農民們開始忙碌地耕種田地。”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春耕、農作、農田等。近義詞可以是春耕、春種,而反義詞則可以是秋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