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代的意思、五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代的解釋

[the Five Dynasties]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詳細解釋

(1).五個朝代。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禮記·祭法》:“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鄭玄 注:“五代謂 黃帝 、 堯 、 舜 、 禹 、 湯 。”

(2).五個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殷五代之純熙,紹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個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漢 。《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評》“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興,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覩前車之傾覆而不改於轍迹。”

(4).五個朝代。 唐 稱 梁 、 陳 、 齊 、 周 、 隋 為五代,是為前五代。《宋天聖二年隋書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請修《五代史》。”注:“五代謂 梁 、 陳 、 齊 、 周 、 隋 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 唐 張詢古 《五代新説》,則 梁 、 陳 、 北齊 、 後周 及 隋 為五代也。”

(5).五個朝代。 宋 以後稱後 梁 、 後唐 、 後晉 、 後漢 、 後周 為五代,是為後五代。《宋史·太祖紀三》:“五代諸侯跋扈。”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 歐陽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晉 、 漢 、 周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代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曆史解析

“五代”是中國曆史分期中的特定術語,指唐朝滅亡後至宋朝建立前(907年—960年)在中原地區相繼更替的五個短命王朝,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該詞在漢語詞典中被定義為“中國曆史上繼唐而起的五個連續政權”,強調其政權更疊頻繁、地理範圍以中原為核心的特征。

從曆史背景看,五代具有以下特點:

  1. 政權短暫性:五個朝代共53年,平均每個政權僅存續約10年,反映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與權力争奪的激烈。
  2. 地理局限性:五代實際控制區域以黃河流域為主,與同時期南方“十國”政權形成“五代十國”的并立格局。
  3. 制度過渡性:五代的軍事化統治為宋代中央集權制度奠定基礎,如後周世宗改革直接推動北宋統一。

權威文獻如《新五代史》(歐陽修)、《舊五代史》(薛居正)均将五代視為唐末亂局與宋代穩定的過渡階段。當代研究進一步指出,五代的經濟重心南移與民族融合為後續發展埋下伏筆。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五代”是曆史學中對中國特定時期的稱謂,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曆史背景:

一、定義與時間範圍

“五代”指唐朝滅亡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建立的五個短命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間跨度為907年(唐朝滅亡)至960年(北宋建立)。


二、政權構成與特點

  1. 政權更疊
    五代均由唐末節度使建立,政權更替頻繁:

    • 後梁(907-923年):朱溫篡唐;
    • 後唐(923-936年):李存勖滅後梁;
    • 後晉(936-947年):石敬瑭借契丹兵滅後唐;
    • 後漢(947-951年):劉知遠短暫複漢;
    • 後周(951-960年):郭威建立,為北宋統一奠定基礎。
  2. 軍事與政治特征

    • 武人專權,政治腐敗(後周除外);
    • 延續唐朝藩鎮割據模式,軍事集團通過“養子”制度培植勢力。

三、五代與十國的關系

五代被視為中原“正統”,而十國指同期南方的割據政權(如吳越、南唐等)。兩者合稱“五代十國”。五代實際控制區域限于黃河流域,十國則占據南方及山西(北漢)。


四、曆史意義

  1. 承上啟下:結束唐朝藩鎮亂局,為北宋統一鋪路(如後周世宗改革);
  2. 文化科技:活字印刷術在五代時開始應用(如《五經》印刷)。

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中“五代”也指更早的五個朝代組合(如黃帝至商周),但主流定義特指唐宋之間的五個中原政權。如需進一步了解十國或具體事件,可參考權威史書《新五代史》或《資治通鑒》。

别人正在浏覽...

白刷刷白菟爆破筒鞴馬辯雪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唱演雛鷇彈冰燈山多覽葛惡歲蜚鳥芙蓉鎮挂果官倉老鼠管教故二歸妹豪家厚答花綠頭歡親架疊驕暑金舠徑輪畸尚極于台看景生情可碜厘麰嶺嶙例生六錢漫筆名品評量強見青年節祈求齊首三湯兩割飒飒善熟蛇杖事蹤手禀私財松栢天容同坎抟影葦箔位不期驕烏踆兔走毨毨閑置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