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ive Dynasties]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闆》
(1).五個朝代。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禮記·祭法》:“此五代之所不變也。” 鄭玄 注:“五代謂 黃帝 、 堯 、 舜 、 禹 、 湯 。”
(2).五個朝代。指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殷五代之純熙,紹 伊唐 之炎精。” 李善 注:“五代, 周 、 殷 、 夏 、 唐 、 虞 也。”
(3).五個朝代。指 夏 、 商 、 周 、 秦 、 漢 。《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評》“為法之弊,一至于此”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 大魏 之興,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覩前車之傾覆而不改於轍迹。”
(4).五個朝代。 唐 稱 梁 、 陳 、 齊 、 周 、 隋 為五代,是為前五代。《宋天聖二年隋書刊本跋》:“ 唐 武德 五年,起居舍人 令狐德棻 奏請修《五代史》。”注:“五代謂 梁 、 陳 、 齊 、 周 、 隋 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 唐 張詢古 《五代新説》,則 梁 、 陳 、 北齊 、 後周 及 隋 為五代也。”
(5).五個朝代。 宋 以後稱後 梁 、 後唐 、 後晉 、 後漢 、 後周 為五代,是為後五代。《宋史·太祖紀三》:“五代諸侯跋扈。”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 歐陽修 《五代史》, 梁 、 唐 、 晉 、 漢 、 周 也。”
“五代”是曆史學中對中國特定時期的稱謂,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曆史背景:
“五代”指唐朝滅亡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建立的五個短命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間跨度為907年(唐朝滅亡)至960年(北宋建立)。
政權更疊
五代均由唐末節度使建立,政權更替頻繁:
軍事與政治特征
五代被視為中原“正統”,而十國指同期南方的割據政權(如吳越、南唐等)。兩者合稱“五代十國”。五代實際控制區域限于黃河流域,十國則占據南方及山西(北漢)。
部分文獻中“五代”也指更早的五個朝代組合(如黃帝至商周),但主流定義特指唐宋之間的五個中原政權。如需進一步了解十國或具體事件,可參考權威史書《新五代史》或《資治通鑒》。
《五代》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中國曆史上五個短暫但重要的朝代時期。這五個朝代分别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時間跨度從公元907年到960年。
五代的部首為“十”字旁,由于隻有一個字,所以它的筆畫數為四畫。
《五代》一詞源于《二十四史》之一的《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由宋代司馬光編纂完成,記述了中國從公元403年至959年間的曆史事件。其中“五代”指的就是五個相繼而來的朝代時期。
繁體字“五代”為「五代」,字形與簡體字相似,隻是書寫方式略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五代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字形中的一些筆畫可能有細微的差異。
1. 五代的政治動蕩給中國曆史留下了深遠影響。
2. 許多名将在五代的戰争中嶄露頭角。
組詞:五代十國、五代文學、五代名畫
近義詞:五朝、五時、五代時期
反義詞:前五代、北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