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黑绶的意思、黑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黑绶的解釋

(1).黑色绶帶。《漢書·百官志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 成帝 綏和 元年長相皆黑綬。”《後漢書·滕撫傳》:“ 陰陵 人 徐鳳 、 馬勉 等,復寇郡縣,殺略吏人, 鳳 衣絳衣,帶黑綬,稱‘無上将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銅印黑綬及黃綬。”

(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帶,故用以指級别不高的官吏。《梁書·王僧孺傳》:“久為尺闆鬥食之吏,以從皁衣黑綬之役。” 唐 王貞白 《送馬明府歸山》詩:“免遭黑綬束,不與白雲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黑绶是中國古代官員服飾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指黑色絲質绶帶,用于系挂官印,象征官職等級。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黑绶特指“黑色印绶”,多用于漢代及之後的中低級官吏服飾體系。《辭源》補充說明,漢代官制中,黑绶為“比二百石以上至四百石官員所佩”,其長度、紋樣與高官青紫绶形成等級差異。

從制度沿革分析,黑绶最早見于《漢書·百官公卿表》,其中明确記載“縣令、長皆秦官……秩四百石至千石,銅印黑绶”。至唐代,《通典·職官》記載京縣丞、主簿等官員仍沿用黑绶制度,但绶帶材質由絲帛改為烏韋(黑色皮革),體現禮制細節的演變。

在文學意象層面,黑绶常與仕途境遇相關聯。白居易《初除官蒙裴常侍贈鹘銜瑞草绯袍魚袋》詩中“魚綴白金隨步躍,鹘銜紅绶繞身飛”之句,即以“紅绶”與“黑绶”對比,暗喻官職升遷的軌迹。這種色彩象征體系深刻影響了後世對官僚等級的文化認知,形成“朱紫盡公侯”的集體記憶。

網絡擴展解釋

“黑绶”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曆史和文化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含義

  1. 黑色绶帶
    指古代官員系印或佩玉所用的黑色絲帶。绶帶顔色在漢代官制中與官職等級相關,例如《漢書·百官志》記載,四百石以下官吏佩戴銅印黑绶。

  2. 代指低級官吏
    因漢代低級官員的印绶多為黑色,故“黑绶”成為這類官員的代稱。例如《後漢書·滕撫傳》提到徐鳳“帶黑绶,稱無上将軍”,即用黑绶象征其身份。


二、曆史背景


三、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黑绶”可引申為被貶斥或邊緣化的人,例如職場中降職者或社交中被孤立者。此用法源于古代黑绶象征低階官職的隱喻。


四、文學引用

唐代王貞白《送馬明府歸山》中“免遭黑绶束”一句,即以“黑绶”表達對官場束縛的疏離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制細節,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文獻,或通過來源網頁(如、)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曲從白魚樗丑楚江王刍廄賜鈇钺悴沮打花笛步地煞抵死短拳負鼎負譏附勢膚訴富子哥子賀公湖何如後退計不反顧際會風雲羁留京毂境頭濫廁藍绶棱峻厲世摩鈍麗紫落山冒赈蜜瓜酩酊民宰呶聲呶氣尼菴逆擊糯米俳佪飄鄉青竿慶荷染累塞井焚舍三語殺鷄取卵獅子搏兔暑夜搜身唆使堂老托興枉屈無了無休無異下忙香币小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