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黑绶的意思、黑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黑绶的解釋

(1).黑色绶帶。《漢書·百官志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 成帝 綏和 元年長相皆黑綬。”《後漢書·滕撫傳》:“ 陰陵 人 徐鳳 、 馬勉 等,復寇郡縣,殺略吏人, 鳳 衣絳衣,帶黑綬,稱‘無上将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銅印黑綬及黃綬。”

(2).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绶帶,故用以指級别不高的官吏。《梁書·王僧孺傳》:“久為尺闆鬥食之吏,以從皁衣黑綬之役。” 唐 王貞白 《送馬明府歸山》詩:“免遭黑綬束,不與白雲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黑绶”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曆史和文化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含義

  1. 黑色绶帶
    指古代官員系印或佩玉所用的黑色絲帶。绶帶顔色在漢代官制中與官職等級相關,例如《漢書·百官志》記載,四百石以下官吏佩戴銅印黑绶。

  2. 代指低級官吏
    因漢代低級官員的印绶多為黑色,故“黑绶”成為這類官員的代稱。例如《後漢書·滕撫傳》提到徐鳳“帶黑绶,稱無上将軍”,即用黑绶象征其身份。


二、曆史背景


三、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黑绶”可引申為被貶斥或邊緣化的人,例如職場中降職者或社交中被孤立者。此用法源于古代黑绶象征低階官職的隱喻。


四、文學引用

唐代王貞白《送馬明府歸山》中“免遭黑绶束”一句,即以“黑绶”表達對官場束縛的疏離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制細節,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文獻,或通過來源網頁(如、)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黑绶——一個神秘的詞語

黑绶是一個富有神秘色彩的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黑”和“绶”。其中,“黑”是指顔色,表示黑色或深色;“绶”則是指一種帶子、绶帶。因此,黑绶可以理解為黑色的绶帶。

黑绶的構詞可以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解析。其中,“黑”字是由“黑灬”構成,共三個筆畫;“绶”字是由“細纟”構成,共八個筆畫。整個字體結構相對簡單,易于書寫。

關于黑绶的來源,目前尚沒有确切的資料可考。但可以推測,這個詞語可能與古代禮儀文化有關。在古代,人們常使用彩绶來表示身份和地位,黑绶可能是用來表示特定身份或官職的一種绶帶。

在繁體字中,黑绶的書寫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多種多樣,黑绶在古代的書寫可以采用篆書、隸書等不同的字體,形态會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結構和含義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黑绶的例句:

1. 他身上系着一條黑绶,顯得格外威嚴。

2. 那個官員穿着一身黑袍,佩戴着黑绶。

3. 在古代,黑绶是具有特定含義和象征意義的。

與黑绶相關的組詞有黑色、绶帶、黑袍等。黑色是指顔色上與黑绶相近或相同;绶帶指的是一種帶子,與黑绶具備相同的特點;黑袍是指黑色的長袍,有時會與黑绶搭配使用。

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目前沒有與黑绶完全相同或相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