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勵慫恿。《舊唐書·王涯傳》:“開懷以示之,厚利以啗之,所以勸聳要約者異於他日,則 匈奴 之鋭,可得出矣。”
“勸聳”為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言語激勵使人産生行動意願,多用于描述以言辭激發他人勇氣或決心的行為。該詞由“勸”(說服、引導)與“聳”(聳動、驚動)複合構成,強調從心理層面推動對方改變态度或采取行動。
從詞源考據看,“勸”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勉也”,本義為鼓勵;而“聳”在《玉篇》中釋作“敬也,上也”,引申為使人警覺或振奮。二者結合後,詞義更側重動态的激勵過程。例如《朱子語類》有載:“須是勸聳得他心肯動,方有進益之功”,此處即指通過規勸引發内在動力。
該詞在現代普通話中已屬罕用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研究領域。建議查詢《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3卷第1248頁相關詞條,或參考《近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中關于複合動詞演變的論述,可獲取更詳盡的語義分析及曆史用例。
“勸聳”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uàn sǒng,其核心含義為鼓勵慫恿。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舊唐書》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白龍冰炭不同器彩釉查號台差稅蚩尤旗抽擇慈旨黨比峉峉兒母蜚蠊浮航負爵旮旮旯旯耿節含宮咀徵和氣慌慌黃狖換頭會觌穢濫胡盧家量蠒蔔蹇客漸磨濟濟彬彬鞠育開幞客處刻畫入微楛僈醨酪納貢稱臣樸愚蜻虰青蛾瓊劄秋火饒盈若合符節生離室處石道十七帖書後書院陶植提教銅羽晚稻望峰息心吳撥四吳鴻想法鮮衣兇服枭羹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