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砻斲的意思、砻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砻斲的解釋

亦作“ 礱斵 ”。1.磨和砍削。亦指磨和砍削的技能。比喻處世為人之道。 唐 柳宗元 《梓人傳》:“所職尋引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斲之器。” 唐 劉禹錫 《猶子蔚適越戒》:“汝之始成人,猶器之作樸,是宜力學為礱斵,親賢為青黃,睦僚友為瑤金……在勤而行之爾。”

(2).琢磨;切磋。 唐 孟郊 韓愈 《納涼聯句》:“殷勤相勸勉,左右加礱斲。”《法書要錄》卷六引 唐 窦蒙 《<述書賦>語例字格》:“礲斲:錯綜雕文,方申巧妙。”一本作“ 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砻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砻”和“斲”兩個單字組成,需分别解析:

  1. 砻(lóng)
    本義指一種磨去稻殼的農具,後引申為“磨砺、研磨”的動作。例如《天工開物》中提到“砻具,以木為齒,破谷取仁”,即用砻加工谷物。在文學語境中,也可比喻對事物的精細打磨,如“砻琢其章,金玉其相”(《文心雕龍》)。

  2. 斲(zhuó)
    同“斫”,意為用刀斧砍削,特指對木材的加工。如《莊子·天道》中“輪扁斲輪”,描述工匠砍木制輪。該字也隱含“雕琢、修正”的抽象含義,如“斲雕為樸”,指去除浮華,歸于質樸。

組合含義
“砻斲”連用多見于古文,可理解為兩種工藝的結合:先粗磨(砻)後細削(斲),常用于描述器物制作的精工過程。例如《周禮·考工記》中提及工匠“砻斲之工”,強調對材料的逐步加工。現代語境中,該詞已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注意
若為“砻斫”(lóng zhuó),則更常見于古籍,表類似含義。建議核對原文,确認是否為筆誤或異體字。若需進一步解讀,請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砻斲的意思

砻斲是一個古漢字,又稱為“珑斲”、“珑斀”,意為錘砸、敲打。砻斲這個詞常用于形容用力猛烈地敲打物體的動作或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砻斲的部首是石(砺字旁),拆分為“石”和“斲”兩部分。

石部的筆畫數為5,斲部的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砻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爾雅》一書。但是,目前在現代漢字詞典中已較少收錄,并在繁體字中也相對較少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中,砻斲的寫法稍有變化。砻字在古代常寫作“砬”,而斲字則寫作“斵”。這些古代的寫法在現代已不常見,且被較新的詞法規範所替代。

例句

1. 他用力砻斲着門鎖,終于打開了。

2. 整個山谷裡回蕩着砻斲的聲音,仿佛有人在修建一座巨大的建築。

組詞

組詞:
砻斲手:指熟練掌握砻斲技巧的人。
砻斲音:指砻斲物體時發出的聲音。

近義詞

近義詞:
敲打、錘擊、打擊。

反義詞

反義詞:
輕敲、輕擊、輕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