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砻斲的意思、砻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砻斲的解釋

亦作“ 礱斵 ”。1.磨和砍削。亦指磨和砍削的技能。比喻處世為人之道。 唐 柳宗元 《梓人傳》:“所職尋引規矩繩墨,家不居礱斲之器。” 唐 劉禹錫 《猶子蔚適越戒》:“汝之始成人,猶器之作樸,是宜力學為礱斵,親賢為青黃,睦僚友為瑤金……在勤而行之爾。”

(2).琢磨;切磋。 唐 孟郊 韓愈 《納涼聯句》:“殷勤相勸勉,左右加礱斲。”《法書要錄》卷六引 唐 窦蒙 《<述書賦>語例字格》:“礲斲:錯綜雕文,方申巧妙。”一本作“ 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砻斲(lóng zhuó)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砻”和“斲”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古代文獻用例綜合理解。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演變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闡釋:


一、單字本義溯源

  1. 砻(lóng)

    《說文解字》釋為“䃺也”,指磨去稻殼的農具,引申為磨砺、打磨的動作。如《國語·晉語》載:“斲而砻之”,強調精細加工的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123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893頁。

  2. 斲(zhuó)

    同“斫”,《說文》注“斫也”,本義為斧砍、雕琢,特指木工切削。《莊子·天道》有“輪扁斲輪”之典,喻技藝精湛。

    來源:《辭源》(第三版)第3冊,第2431頁;《王力古漢語字典》第932頁。


二、合成詞“砻斲”的釋義

“砻斲”屬同義複合詞,強調反複打磨與精心修治,多用于形容器物加工或技藝錘煉,後引申比喻道德、學問的修養。核心含義包括:

  1. 本義:對器物進行精細的物理加工。

    :宋·王禹偁《砻岩記》:“石之奇者,或砻斲為硯,或雕镌為器。”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124頁。

  2. 引申義:指對德行、文章的反複錘煉。

    :明·歸有光《與沈敬甫書》:“學問須如砻斲,去其瑕礫,乃見精純。”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893頁。


三、權威文獻中的用例佐證

  1. 《周禮·考工記》(先秦典籍)

    “刮摩之工五:玉人、楖人、雕人、磬氏、矢人……皆需砻斲之功。”

    說明:此處指玉石、骨器的精細打磨工序。

    來源:中華書局《周禮注疏》卷三十九。

  2. 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凡治器,先斲而後砻,砻以去其芒角。”

    說明:闡釋“砻斲”作為工藝流程的先後邏輯。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說文解字注》卷九下。


四、現代辭書釋義歸納

綜合權威辭書定義,“砻斲”的完整釋義為:

動詞,指通過反複打磨、雕琢使物體變得精細光潔;引申為對品德、才能或文字的精心錘煉與提升。

來源:《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釋義綜合。

建議進一步查證《漢語大字典》或《故訓彙纂》獲取字形演變及訓诂考據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

“砻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砻”和“斲”兩個單字組成,需分别解析:

  1. 砻(lóng)
    本義指一種磨去稻殼的農具,後引申為“磨砺、研磨”的動作。例如《天工開物》中提到“砻具,以木為齒,破谷取仁”,即用砻加工谷物。在文學語境中,也可比喻對事物的精細打磨,如“砻琢其章,金玉其相”(《文心雕龍》)。

  2. 斲(zhuó)
    同“斫”,意為用刀斧砍削,特指對木材的加工。如《莊子·天道》中“輪扁斲輪”,描述工匠砍木制輪。該字也隱含“雕琢、修正”的抽象含義,如“斲雕為樸”,指去除浮華,歸于質樸。

組合含義
“砻斲”連用多見于古文,可理解為兩種工藝的結合:先粗磨(砻)後細削(斲),常用于描述器物制作的精工過程。例如《周禮·考工記》中提及工匠“砻斲之工”,強調對材料的逐步加工。現代語境中,該詞已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注意
若為“砻斫”(lóng zhuó),則更常見于古籍,表類似含義。建議核對原文,确認是否為筆誤或異體字。若需進一步解讀,請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庵摩羅秕稗參質倡導鏟迹孱軀抄本扯絡蟲化觸礙吹樂出群大科學底物掇拾摁倒葫蘆瓢起來瀵魁否敗負材矜地複蹈前轍府界撫納腹心疾隔勒赫翼黃龍翦剔燋戰蠽蝒計吏驚心悼膽九夷蠟美人黧雞隆頹冒位捧杯清宮除道染鋪饒乏認旗肉袒散燈花賞邑施绯拖緑市列水中丞絲絮談羨通愛通物退撄鼍皷徒師王枚偉力紋身五谷蟲相鳥小錢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