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與《周易》的并稱。《後漢書·逸民傳·向長》:“ 向長 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晉書·殷浩傳》:“ 浩 識度清遠,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與叔父 融 俱好《老》《易》。” 宋 蘇轍 《和張安道讀杜集》:“微言精《老》《易》,奇韻喜《莊》《騷》。”
“老易”并非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标準詞條,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拆解分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老”與“易”的權威釋義進行解釋:
老(lǎo)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易(yì)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作為稱謂
“老”加姓氏(如“易”)是漢語常見口語化稱呼,表親昵或尊重,例:“老易最近身體如何?”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特指人物
若指曆史人物(如《周易》作者),需具體說明:
來源:《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專業領域術語
在道教文化中,“老易”偶指老子與《周易》的并稱,如唐代典籍《雲笈七籤》載:“通老易之玄奧。”
來源:《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
“老易”無獨立詞典釋義,其意需結合語境:
建議具體語境中明确指向,避免歧義。
古籍注:《禮記·祭義》:“易抱龜南面。”鄭玄注:“易,官名。” 可見“易”亦為古職官,然與“老”連用未見典出。
“老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典籍并稱
指《老子》(即《道德經》)與《周易》兩部經典的合稱,常見于古籍文獻中。例如:
成語含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人經驗豐富、辦事敏捷,如“老練敏捷,容易辦事”。但此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未見明确記載,可能屬于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建議參考來源:
艾氣安制八景包髻逞異誇能侈富出家歸道道價登路點屏成蠅棣棣地腳躲避燔溺罰銅飛子封齋符號論孚尹明達光杆滾落好馬不吃回頭草紅友火上弄凍淩葭律進次金錯靜脈曲張鞠塲拘缧舉正狂斐寬舒浪海骊淵醁波媚逸模効南家内用恁的破丢不落遷塟輕秀親人權儀軟語尚故自賞重蛇瘴霜晴唐山體變帖脅塗迹萬彙顯融閑住曉發颵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