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微鄙陋。亦指卑微鄙陋之人。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善有可旌,無間於幽遠;言有可采,不棄於微陋。” 宋 蘇轍 《謝翰林學士宣召狀》之一:“臣草野微陋,章句拙疎。”
“微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卑微鄙陋
形容人或事物的地位低下、粗劣簡陋。如宋代蘇轍在《謝翰林學士宣召狀》中自稱「臣草野微陋」,即用此意表達謙遜。
代指卑微之人
在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中「不棄於微陋」,此處指不輕視地位低下的人。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常見于: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該詞,更多用「卑微」「簡陋」等替代。但在文學或曆史類文本中仍可見其古典韻味。
注:不同詞典對“微陋”是否為成語存在差異(如稱其為成語,其他來源未特别标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微陋(wēi lòu)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某人、某物的質量或樣貌非常糟糕、粗糙、簡陋,沒有美感或品位。
微陋的拆分部首為彐(jì)和阝(fù),總共有12個筆畫。
“微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曹唐的《新唐書·藝文志》中,描述了一種粗糙、簡陋的書法風格。此後,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其他領域的糟糕、粗糙之物。
繁體字為微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微陋的“陋”字寫作“⿰阝⿰彐各”。其中“⿰阝”表示部首阝,意味着與山有關;而“⿰彐各”表示構造,意味着小而獨立。
1. 這幅畫的顔色搭配太微陋了,看起來一點美感都沒有。
2. 這個餐廳的裝修太微陋,連個基本的舒適度都沒有。
3. 他的穿着非常微陋,整個人看起來毫無品位。
微茫、微末、微弱、微賤、陋習、陋規等。
簡陋、粗糙、拙劣、低劣、破舊。
華麗、精緻、高雅、優雅、美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