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才華内蘊,不露鋒芒。《後漢書·王允傳》:“公與 董太師 并位俱封,而獨崇高節,豈和光之道邪?”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内寳養生之道,外則和光於世。”《魏書·釋老志》:“和光六道,同塵萬類。” 唐 王維 《送綦母校書棄官還江東》詩:“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參見“ 和光同塵 ”。
(2).共同照耀。 唐 韋展 《日月如合璧賦》:“分則列照於三無,聚則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輝。 宋 蘇轼 《妒佳月》詩:“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和光”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綜合了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
才華内蘊,不露鋒芒
源自道家思想,指為人處世時收斂鋒芒、與世俗和諧共處的智慧。如《後漢書·王允傳》提到“豈和光之道邪”,強調謙遜包容的處世态度。
共同照耀
描述光芒相互輝映的狀态,常見于詩文。例如唐代韋展《日月如合璧賦》中“聚則和光於六合”,形容日月同輝的景象。
柔光輝
指溫暖而不刺眼的光線,多用于文學描寫。如蘇轼《妒佳月》詩“和光入胸臆”,借光喻指心境澄明。
其他延伸含義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核心内涵始終圍繞“調和”與“光明”的意象展開。
《和光》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豐富的含義,一般而言,它指的是和諧、親和、溫暖的意象。它傳遞了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和态度。
《和光》這個詞的部首是口,拆分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口和光。其中,“口”作為部首,代表口音、言語;“光”則表示光亮。
根據筆畫順序,它的總筆畫數是5畫。
《和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經典《孟子》中。其中的名句“天監國兮言不讓兮,故和光兮”表達了對和諧、親和之道的追求。
《和光》的繁體字為「和光」。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和光一詞的寫法相對簡單。嵌字中,“和”字的寫法受到了多次改革,但基本保持了傳統的“口”形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而“光”字則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字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1. 請保持和光的态度,共同解決問題。
2. 他以和光的微笑對待每一個人。
3. 這幅畫展示了大自然中和光的景象。
和諧、和美、和睦、和善、和平
融洽、友好、和睦、和諧
不和、沖突、矛盾、紛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