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陟的意思、登陟的詳細解釋
登陟的解釋
(1).登上。 晉 孫綽 《遊天台山賦》序:“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絶於常篇,名标於奇紀。”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數十人,冠軍将軍 劉敬宣 每登陟焉。” 唐 賈島 《易州登龍興寺樓望郡北高峰》詩:“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 清 管同 《馀霞閣記》:“ 盋山 與 四松 ,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 餘霞之閣 成,而登陟憩息者,始兩得而無遺憾。”
(2).升天。指死。 章炳麟 《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秋瑾哀辭》:“亦有 馬君 ,就塗未極,詗吏旁布,斷頭登陟。”
詞語分解
- 登的解釋 登 ē 上,升:登山。登車。登門。登天。登台。登場(僴 )。登高。登攀。登臨。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踐踏,腳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記載:登記。登報。登載。 谷物成熟:登歲(豐年)。五谷豐登。
- 陟的解釋 陟 ì 登高:陟山。 晉升,進用:黜陟(指官吏的進退升降)。“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登陟”是一個古文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登”與“陟”均有“向上攀登”之意,組合後強調登上高處的動作。例如《水經注》中“冠軍将軍劉敬宣每登陟焉”即描述登山行為。
-
引申含義
可指升天或死亡的抽象意義。如章炳麟在哀辭中寫道“斷頭登陟”,暗喻生命的終結。
二、使用場景與比喻義
- 實際場景:多用于描述登山、登高望遠的行為,如賈島詩句“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
- 抽象比喻:象征追求事業或人生目标的進取過程,如“攀登事業巅峰”。
三、古籍例證
- 晉代孫綽《遊天台山賦》序提到“舉世罕能登陟”,強調攀登的艱難。
- 清代管同《馀霞閣記》以“登陟憩息”描繪登山與休憩的意境。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攀登、登高、晉升(“陟”單獨使用時亦有升遷之意)。
- 反義詞:下降、貶黜(如“黜陟”指官職升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陟(dēng zhì)這個詞是指登山或攀登高峰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分别是“癶”和“阝”,其中“癶”表示腳步,而“阝”表示山的意思。拆分的筆畫是9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古人根據觀察山勢而形成的詞語。
在繁體中文中,登陟的寫法為「登陟」,仍保留兩個部首和筆畫數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登陟一詞在古代常用的寫法為「登齊」。這種寫法将“齊”作為部首,表示勢衆力強的意思,也含有登上高峰的義務。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們開始登陟珠穆朗瑪峰。
2. 我們在早晨登陟小山,欣賞日出的美景。
一些相關組詞包括:
1. 登山
2. 攀登
3. 登高
一些近義詞包括:
1. 爬山
2. 登臨
反義詞沒有直接的對應詞彙,但可以用下山、下降等詞彙來表示相反的動作。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