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蓋的意思、節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蓋的解釋

古代持符節的大将所使用的傘蓋。《三國志·吳志·朱桓傳》:“ 黃龍 元年,拜 桓 前将軍,領 青州 牧,假節……時 廬江 太守 李膺 整嚴兵騎,欲須諸軍半渡,因迫擊之。及見 桓 節蓋在後,卒不敢出,其見憚如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蓋”一詞的含義需要結合不同來源進行辨析,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軍事儀仗用具(權威解釋) 根據漢典等權威來源,“節蓋”指古代持符節的大将所使用的傘蓋,屬于儀仗器物。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吳志·朱桓傳》記載:“及見桓節蓋在後,卒不敢出”,描述朱桓持節蓋震懾敵軍的場景。這種傘蓋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征,常見于将領出征或重要儀式中。

二、節儉含義的誤傳(存疑解釋) 部分網絡資料将其解釋為形容詞,認為由“節(節儉)”和“蓋(覆蓋/節制)”組合而成,表示節約財物之意。但該解釋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謹慎采用。

補充說明: “蓋”字本身有覆蓋、傘具、印章等多重含義,但在“節蓋”組合中特指儀仗傘蓋。若需表達節儉之意,更規範的用法應為“節儉”或“節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蓋

節蓋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文言文和古代文獻中,有着豐富的意義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蓋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蓋”。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節蓋作為一個民間傳說中的仙人,據說是商朝時期的賢臣。他以聰明才智和高尚的品行而著名。

繁體

節蓋的繁體字是節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節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态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做人要有節蓋,不可妄為。

2. 他的行為舉止宛如節蓋,令人佩服。

組詞

節日、蓋茨、節約、蓋頭、節肢等。

近義詞

賢人、聖人、智者。

反義詞

愚人、惡人、糊塗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