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漏箭。古代以銅壺滴漏計時,壺内置箭,刻節,浮于水上,以計晝夜昏明。 宋 夏竦 《奉和禦制上元觀燈》:“冉冉遊塵生輦道,遲遲春箭入歌聲。” 明 湯顯祖 《紫钗記·觀燈》:“金鎖通宵啟玉京,遲遲春箭入歌聲。”
“春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計時工具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春箭”指春天的漏箭,屬于古代銅壺滴漏計時裝置的一部分。漏箭上刻有節候刻度,浮于水面上,通過水位變化顯示晝夜時間推移。
該詞多見于詩詞典籍,例如:
“春”在此處特指春季計時場景,而“箭”為漏箭的簡稱,與武器無關。此詞現多用于古典文獻研究,現代漢語已鮮少使用。如需完整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春箭是一個成語,意為春天到來之際,百花齊放,充滿希望和活力。
春箭的拆分部首是“龍”,共有11個筆畫。
春箭出自《詩經·小雅·正月》:“春之為氣,箭之為矢。”這句話描繪了春天的氣息如箭一樣迅猛,寓意春季快速到來,充滿生機。
春箭的繁體字為「春箭」,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春箭可以寫作「春⼳」。
春箭初發,大地萬物煥發生機。
春箭沒有其他組詞形式。
春風得意、春光明媚
冬眠、凋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