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困獸的意思、困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困獸的解釋

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晉書·李勢載記》:“授甲晨征,則理均于困獸;斬關宵遁,則義殊于前禽。” 唐 李白 《古風》之三四:“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鲸。” 清 錢謙益 《四川按察司佥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謂頓兵孤城之下,窮困獸以老師,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圍以蹙寇。”參見“ 困獸猶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困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指被圍困的野獸。
  2. 比喻義:比喻身處絕境、無法逃脫的人,強調其孤立無援或瀕臨失敗的處境。

二、詞源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 最早見于《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鬭(鬥),況國相乎?”,表示絕境中仍有反抗的可能。
    • 蘇轼《獲鬼章二十韻》中也有“困獸何須殺?遺雛或可招”的引用。
  2. 成語關聯:常與“困獸猶鬥”連用,形容即使陷入困境仍奮力掙紮的狀态。

三、例句與應用

四、近義與反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或古典詩詞中的相關段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困獸的意思

《困獸》是一個成語,形容處境艱難,陷入被迫之地的狀态。它通常用來指代一個人或者一個集體處于危險、困難或窘迫中無法自拔的境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困獸》的拆分部首是囗(囗是一個獨立的偏旁,意味着四面環繞)、及(字的主體部分),利(刀),止(足)。它總共有20畫。

來源

《困獸》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一部典籍——《孟子》。其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困獸之鬥,其志固窮矣。”意思是說,被困住的野獸為了生存而與敵人搏鬥,它的鬥志十分頑強。

繁體

繁體字“困獸”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不會産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困獸的寫法稍有不同。它分别由“囗”、“幾”、“蔔”、“止”組成,總共有22畫。

例句

1. 在這場經濟危機中,許多公司陷入了困獸之鬥的境地,生存十分艱難。

2. 當他被追趕時,他展現出了困獸一般的勇氣和無畏。

組詞

困境、困苦、困難、困惑、困擾

近義詞

絕境、窘境、艱難困苦

反義詞

自由、寬松、舒適、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