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仆的意思、羁仆的詳細解釋
羁仆的解釋
語本《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居者為社稷之守,行者為羈絏之僕。”本指馬夫,後泛指臣仆。《三國志·吳志·賀邵傳》:“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清 吳偉業 《毛子晉齋中讀宋謝翺<西台恸哭記>》詩:“ 廬陵 赴急難,幕府從羈僕。”
詞語分解
- 羁的解釋 羁 (羈) ī 馬籠頭:無羁之馬。羁绁(.馬籠頭和缰繩;.喻束縛)。 束縛,拘束:羁押。羁絆。羁縛。羁囚。放蕩不羁。 停留,使停留:羁旅(長久寄居他鄉)。羁留。羁泊。羁滞。 古代女孩留在頭頂像馬籠頭的
- 仆的解釋 仆 ū 向前跌倒:仆倒。前仆後繼。 奴主 仆 (僕) ú 被人雇傭差遣服務的人,與“主”相對:仆人。仆從。 舊謙稱“我”。 奴主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羁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詞源與釋義
- 出處: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的“居者為社稷之守,行者為羁绁之仆”。
- 本義:原指“馬夫”。“羁”指馬籠頭,“绁”為缰繩,合稱“羁绁”,代指牽馬的人;“仆”即仆役。
- 引申義:後泛化為“臣仆”或“隨從”,指代依附于主君或權貴的仆從。
2.曆史用例
- 《三國志·吳志·賀邵傳》中以“羁仆”形容君臣受制于人的處境:“共為羁仆”。
- 清代吳偉業的詩作中,用“幕府從羁仆”描述隨軍仆從的角色。
3.讀音與結構
- 拼音:jī pú(“仆”讀作pú,指仆役;若讀pū則為“跌倒”義,需區分)。
- 詞性:名詞,屬偏正結構,“羁”修飾“仆”,強調其職責與身份。
4.現代使用
-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學研究,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羁仆”從具體的馬夫演化為廣義的臣仆,反映了古代社會等級制度中的從屬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羁仆的意思
《羁仆》指被束縛、被困住的仆人或侍從。這個詞常用來表示受制約、受壓迫、受限制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羁仆》的拆分部首是“羊”和“白”,分别表示“羊毛”和“白色”;它的總筆畫數是27畫。
來源
《羁仆》的來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奴隸制度。在封建社會中,奴隸是主人所有的財産,像牲畜一樣被拴住,喪失了自由和尊嚴。所以,将被束縛的奴隸稱為“羁仆”。
繁體
《羁仆》的繁體字為「羈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漢語中,羁仆的寫法略有變化,即「羇彿」。
例句
1. 他整日憂心忡忡,仿佛是個羁仆。
2. 曆史上許多民族長期被其他強國羁仆,無法獲得真正的獨立。
組詞
羁絆、羁留、追求自由、解放、奴隸
近義詞
奴隸、束縛、拘束、壓迫
反義詞
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