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弱疲憊。 唐 獨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複尚書左丞第四表》:“猥以羸薾之質,謬銜出疆之命。” 宋 蘇轼 《與郭功父》:“某下痢雖止,尚羸薾也。”
“羸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獻或詩歌中,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瘦弱疲憊的狀态,由“羸”(本義為瘦弱)和“薾”(本義為草木枯萎,引申為疲弱)組合而成,強調身體虛弱且精神倦怠的雙重含義。
二、文獻引證
三、相關近義詞
四、使用提示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代詩文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現代漢語中的“虛弱”“疲憊”“羸弱”等詞彙。
《羸薾》(lěi 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意思是瘦弱、懦弱、軟弱無力的樣子。
《羸薾》的部首是羊(yáng)和艹(cǎo),部首的位置在左邊。
《羸》字的拆分:羊(四畫)+ 麗(八畫),共計十二畫。
《薾》字的拆分:艹(三畫)+ 咡(八畫),共計十一畫。
《羸薾》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具體的出處無法考證。
在繁體中,這兩個字的寫法也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但是,關于《羸薾》這個詞,目前并未發現其古代寫法有何特殊之處。
1. 他生病之後,整個人看上去羸薾不堪。
2. 雖然她外表羸薾,但内心卻十分堅強。
組詞:羸瘦、羸弱、瘦羸。
近義詞:孱弱、薄弱、衰弱。
反義詞:強壯、健康、強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