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诿過錯。《後漢書·安帝紀論》:“遂復計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荅天眚。”
“推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推咎(拼音:tuī jiù,注音:ㄊㄨㄟ ㄐㄧㄡˋ)指“推诿過錯”,即将責任或錯誤歸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非自我承擔。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安帝紀論》:“遂復計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荅天眚。”
(釋義:通過金錢授予官職,遷移百姓以避戰亂,将過錯推給輔政大臣,以此回應天災。)
現代語境中,“推咎”多用于批評逃避責任的行為,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推咎是一個常用的詞語,指的是将責任或過錯歸咎于他人,而不承擔自身的責任。它的意思是通過推卸責任來逃避承認或承擔錯誤。
《推咎》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推”,它的部首是手部,并且它的左右構造意味着推動某事物。這個字一共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是“咎”,它的部首是口部,并且它的字形類似于“厲”。這個字一共有6個筆畫。
《推咎》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論語·子罕》中。它的意思是為了逃避責任而将過錯歸咎于他人。
《推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推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些變化。例如,推字的舊體寫法是「㐱」,而咎字的舊體寫法是「匛」。
1. 他總是推咎于别人,從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
2. 她不會推咎于别人,她會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
3. 他一再推咎于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這使得整個團隊的氛圍變得緊張。
責任推咎、童蒙不責、咎由自取
推卸責任、推诿承擔
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