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谯镌的意思、谯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谯镌的解釋

責罰貶削。 清 錢謙益 《申比部詩序》:“執政張羅鉤黨,毒螯善類,傳示風旨,嶷肰不為動,遂受譙鐫以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谯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基本含義


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清代錢謙益的《申比部詩序》,原文為:

“執政張羅鉤黨,毒螯善類,傳示風旨,嶷肰不為動,遂受譙鐫以去。”
意為:當權者結黨營私、打壓良善之士,但申比部(詩中人物)不為所動,最終因此遭受貶谪而離開。


補充說明

  1. 詞義解析

    • “谯”:本義為谯樓(城門上的瞭望樓),引申為責備(同“诮”)。
    • “镌”:原指雕刻(如“镌刻”),此處引申為削減、貶斥。
      兩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責罰達到貶抑的目的。
  2.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镌谯”(juān qiáo),意為“文章意義深遠”,但此詞序與“谯镌”不同,且未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誤寫或另一獨立詞彙。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場或文獻中的貶谪事件,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谯镌

谯镌(qiáo juān)是一個由谯和镌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谯的部首是讠(言旁), 總共有11畫;镌的部首是钅(金字旁),總共有14畫。

來源

谯镌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谯是一個古代官職名,在《周禮·地官司寇·谏人司谏谒人仲正司中谏人谏人谏谒人丞司谏賓人谏人谏谒人大夫司谏谏賓人仲長孫司谏谏賓人仲正司谏谏賓人仲長孫司寇》中首次出現;镌原指在金屬上刻字刻花,後來也引申為刻寫、傳世。綜合來看,谯镌可以理解為古代官員刻寫的名刻。

繁體

谯镌的繁體字為譙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谯的古代寫法為藮,镌的古代寫法為鐫。如今,這些寫法已經較少使用。

例句

這個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古代谯镌,展示了當時官員們的文化水平和雕刻藝術。

組詞

谯台、谯縣、镌刻、镌刻技藝

近義詞

碑刻、紀念碑

反義詞

破壞、抹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