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赤留出律的意思、赤留出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赤留出律的解釋

急走跌撞貌。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我與你便急章拘諸慢行的赤留出律去。” 元 無名氏 《黃花峪》第一折:“諕的那呆呆鄧鄧的麋鹿赤留出律的撞。” 元 無名氏 《黃花峪》第三折:“赤留出律驚起些野鴨鷗鷺。” 元 刊本作“尺留出呂”。亦作“ 赤溜出律 ”。 明 湯顯祖 《紫钗記·河西款檄》:“急張拘勾的捧頭獐,赤溜出律的決口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赤留出律”是一個源自古代白話,尤其是元曲中的拟聲詞兼狀态詞,主要用來形容物體快速滑動、溜走或滾動時發出的連續聲響及狀态。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

一、語義解析

  1. 拟聲特性

    模拟物體在光滑表面急速移動時産生的摩擦聲或連貫的窸窣聲,類似“哧溜”“唰啦”等現代拟聲詞。

    例證:元代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那裡赤留出律的腿動。”

  2. 動态描述

    強調動作的迅捷、滑溜且不受阻礙的狀态,常與“溜”“跑”“滾”等動詞連用,表現人或物快速逃離或滑行的情狀。

    例證:元雜劇《陳州粜米》第三折:“唬的我這兩手便可兀的赤留出律的顫。”


二、語用與演變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元曲選》(臧晉叔編):收錄多部元雜劇用例,如《殺狗勸夫》《陳州粜米》,為解讀核心語義提供原始語境 。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定義為“象聲詞。形容迅速滑落或溜走的聲音”,并引元曲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03733)。
  3. 《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釋為“形容迅速滑動或溜走的樣子”,強調動作的連貫性(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 9787544461486)。

四、結論

“赤留出律”是漢語史上具象化的拟态拟聲詞,生動刻畫了瞬時滑動的聲态合一場景,其存續反映了宋元口語的鮮活特質,但在現代漢語中已成為曆史詞彙,主要價值在于文獻解讀與語言演變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赤留出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急走、跌撞或慌亂匆忙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該詞多見于元代戲曲,通過生動的拟聲和動作描寫增強表現力:

  1. 《魔合羅》第一折(孟漢卿)
    “我與你便急章拘諸慢行的赤留出律去,我則索滴羞跌屑整身軀。”
    ——描寫人物匆忙離開時的慌亂情态。
  2. 《黃花峪》第一折(無名氏)
    “諕的那呆呆鄧鄧的麋鹿赤留出律的撞,見人呵急張張屈屈的走。”
    ——形容受驚的鹿跌撞奔逃的場景。

變體形式


“赤留出律”通過疊字和拟聲,生動刻畫了急促、慌亂的動作,是元代口語化表達的典型例子。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魔合羅》《黃花峪》等元雜劇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稗耳販目拜叩拜送膘息不在意草根産婦孱懦城狐社鼠大阿福地脊冬冬聲二韻詩膏火自煎館陶園貴地果子露劾捕黃初绛河開盤可喜娘狂發寬惠雷觞龍虎風雲螺髻啰說白道魯削艨沖模則内詳蹑蹺檐簦沛滂噴管繁驵強作解人喬樣切肺親愛輕軍拳捷鵲構取尤人小鬼大桑蟃撒野火深冬豕交獸畜嗜利署押銅壺滴漏頭沒杯案望其肩項猥釀兀的匣劍帷燈小産械數邪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