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頭塞耳的意思、垂頭塞耳的詳細解釋
垂頭塞耳的解釋
謂不問不聞,裝聾作啞。《後漢書·殇帝紀》:“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諫諍之徒,以正人君之失爾,必在得言之地,當盡匡贊之規,不容苟免偷安,垂頭塞耳。”
詞語分解
- 垂頭的解釋 .低頭。 漢 桓寬 《鹽鐵論·訟賢》:“騏驥之挽鹽車,垂頭于 太行 之坂,屠者持刀而睨之。” 唐 韓愈 《驽骀》詩:“騏驥不敢言,低徊但垂頭。” 曹禺 《日出》第二幕:“ 福升 放開手, 黃省三
- 塞耳的解釋 堵住耳朵。謂有意不聽。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下不鉗口,上不塞耳,則可有聞矣。”《列子·力命》:“於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塞耳,背阪面隍亦不墜仆也。”《三國志·魏志·王脩傳》:“願明使君塞
網絡擴展解釋
“垂頭塞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
- 本義:形容故意不看不聽,裝聾作啞,回避現實或責任。
- 引申義:多用于批評對問題不聞不問、消極逃避的态度。
出處與典故
- 《後漢書·殇帝紀》:原文“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指官員對不正之風視若無睹。
- 《顔氏家訓·省事》:北齊顔之推批評谏诤者“垂頭塞耳”,強調應積極匡正君主過失。
用法與特點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多用于書面語。
- 讀音:chuí tóu sāi ěr(注音:ㄔㄨㄟˊ ㄊㄡˊ ㄙㄞ ㄦˇ)。
- 近義:充耳不聞、閉目塞聽。
- 反義:耳聰目明、明察秋毫。
示例場景
- 古代:官員對民間疾苦不聞不問,被斥為“垂頭塞耳”。
- 現代:形容某些人對社會問題漠不關心,如“面對環境污染,不可垂頭塞耳”。
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頭塞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人非常懼怕聽到别人評論或批評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因此故意不去聽或逃避。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垂頭”、“塞”和“耳”。下面我會詳細解釋每個部分的含義。
“垂頭”意指低下頭,表示心灰意懶或自卑。而“塞”是指堵塞或堵住,表達了不願接受信息或反饋的意願。最後,“耳”則是指耳朵,代指聽的動作。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以在《史記·平原吳廟紀》和《莊子·庚桑楚》這些文獻中找到關于垂頭塞耳的使用。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上并沒有特别大的變化。例如,“垂頭塞耳”在古代可能寫作“垂頭塞耳”。這就是一個小小的差異。
以下是垂頭塞耳的一個例句:“他對于自己的錯誤從不承認,總是垂頭塞耳。” 在這個例句中,“垂頭塞耳”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不願意接受批評或指正的态度。
其他與“垂頭塞耳”相關的詞彙有:“規勸”、“忽視”、“逃避”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不願意面對批評或指責的心理狀态。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垂頭塞耳”具有比較特殊的含義,很難找到完全意義相同或相反的詞語。
希望我給出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