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東漢 梁冀 與 窦憲 。皆為驕奢橫暴的權臣。《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寵鈞 董 石 ,權壓 梁竇 。” 李周翰 注:“ 董賢 、 石顯 、 梁冀 、 竇憲 ,并 漢 朝寵臣,威權振於當時。” 唐 殷璠 《<河嶽英靈集>序》:“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 梁 竇 ,終無取焉。”
“梁窦”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典故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梁窦”指東漢時期的兩位權臣——梁冀和窦憲,兩人均以驕奢橫暴著稱。
人物身份
共同特征
兩人均因外戚身份掌權,濫用職權、奢侈殘暴,成為曆史上權臣禍國的典型代表。
該詞出自南朝劉孝标《廣絕交論》:“寵鈞董石,權壓梁窦。”李周翰注:“董賢、石顯、梁冀、窦憲,并漢朝寵臣,威權振於當時。”
“梁窦”在古文中多用于比喻位高權重卻殘暴無德的臣子,後世常以此警示權臣專權的危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人具體事迹,可查閱《後漢書》相關列傳。
梁窦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梁和窦。它是一個雙音詞,讀作“liáng dòu”。
梁窦的部首是木和穴。木表示植物,穴表示洞穴。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梁窦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梁髦的人,他是齊國的重要官員,被贊譽為賢臣。他的品德和才能深受人們的尊敬。梁髦父親的名字叫窦台,他也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後來人們就用“梁窦”來形容有才幹、有智慧的人。
在繁體字中,“梁窦”同樣是用相同的字形來書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以“梁”為例,古代的寫法是從上往下先寫橫折,然後再寫立起的豎折,最後寫平折。而現代的寫法則是從上往下先寫兩個豎折,然後再寫平折。而“窦”的古代寫法是從上往下先寫一個豎折,然後再寫一個橫折,最後寫一個豎折。現代的寫法和古代略有不同,從上往下分别寫兩個豎折,然後再寫一個橫折。
例句:
他的聰明才智就像梁窦一樣,非凡出衆。
組詞:梁木、窦閣、高梁、窦娥。
近義詞:傑出、聰明、賢明、智慧。
反義詞:愚蠢、無能、笨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