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榻的意思、僧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榻的解釋

僧床,禅床。 明 王思任 《遊五台山自普門精舍曆澗道至竹林寺》詩:“鐘鳴定僧榻,良久又岑寞。” 清 曹寅 《高鶴修琴友索贈時寓僧樓即事戲之》詩:“客牀閒緑綺,僧榻看銀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僧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ēng tà,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僧榻”字面指僧侶禅修的床榻,由“僧”(佛教修行者)和“榻”(矮床或卧具)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有兩層:

  1. 本義:僧人專用的簡樸床具,常見于禅寺修行場所。
  2. 比喻義:形容人安閑自在、專注投入的狀态,類似于僧人在榻上修行的意境。

二、文學引用與用法

該詞在古詩文中多用于營造清寂、超脫的意境,例如:

  1. 明代王思任《遊五台山》中“鐘鳴定僧榻,良久又岑寞”,以僧榻的寂靜襯托山寺的空靈。
  2. 清代曹寅詩句“客牀閒緑綺,僧榻看銀山”,通過對比客床與僧榻,突出修行者的淡泊心境。

三、延伸含義

在現代語境中,“僧榻”可引申為:


四、總結

“僧榻”既是具體物象,又承載文化隱喻。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文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五台山遊記》等古籍或相關禅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榻》的意思

《僧榻》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佛寺或道觀裡供僧人打坐、休息的榻榻米或坐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僧榻》的部首是“人”,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9畫(僧)和12畫(榻)。

來源和繁體

《僧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任公子》:“罕言無補于時,言則必正其言。”這句話中的“必正其言”意思是說,如果說話就要确保其準确無誤。道理類似,隻有榻子在它的正确位置,僧人才能休息。 這就形成了僧榻一詞。在繁體中,《僧榻》的寫法為「僧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僧榻》在古代的寫法如下:
僧:「朗」+「⺮」(由上至下計算筆畫)
榻:「雜」+「木」+「木」+「床」(由上至下計算筆畫)

例句

1. 在佛寺的僧榻上,僧人靜坐修行,心境安甯。

2. 大雄寶殿裡供奉着一張華麗的僧榻,顯得莊嚴肅穆。

組詞

榻前(坐在榻前)
僧舍(供僧人居住的房屋)
佛寺(用于僧侶修行和祭拜佛的場所)

近義詞

床榻(指一般的床鋪)
椅子(供人坐的家具)

反義詞

僧床(供僧人靜修的床榻)和滑榻(供旅客暫息的床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