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官的意思、顯官的詳細解釋
顯官的解釋
達官;高官。《後漢書·袁安傳》:“ 逢 弟 隗 ,少歷顯官,先 逢 為三公。”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下》:“朝廷顯官,須公卿子弟為之,蓋少習其業,而熟於朝廷臺閣之儀。”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我都中人,向隨顯官服役到此。”
詞語分解
- 顯的解釋 顯 (顯) ǎ 露在外面容易看出來:明顯。顯著。顯學(著名的學說或學派)。 表現,露出:顯露。顯示。顯山露水(喻顯示自己,引人注目)。 舊時稱有權勢的或有名聲地位的:顯貴。顯赫。顯要。 敬辭,稱先人:
- 官的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于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顯官
“顯官”是漢語複合詞,由“顯”與“官”二字構成,專指地位顯赫、職權重大的高級官員。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 顯(顯)
- 本義:光明、顯著。《說文解字》釋為“頭明飾也”,引申為顯赫、尊貴。
- 語境義:形容社會地位崇高、聲名遠播,如“顯達”“顯貴”。
- 官
二、詞義特征
- 地位屬性
- 特指古代官僚體系中品級較高的職位,如三公九卿、封疆大吏等,區别于普通官吏。
- 例:《宋史·職官志》載“顯官多出科舉”,強調其選拔途徑與社會影響力。
- 權力象征
- 兼具政治權威與社會聲望,常參與國家決策,如“位列顯官,參知政事”。
- 文化内涵
- 隱含對功名成就的推崇,如成語“顯官厚祿”,反映傳統社會對仕途成功的價值取向。
三、典籍例證
- 《聊齋志異·司文郎》
“甲申之年,竟得顯官。”
此處指主人公科舉高中後獲任要職。
- 《明史·海瑞傳》
“然自為顯官,布袍脫粟。”
描述海瑞身居高位仍清廉自守,凸顯“顯官”身份與品行的對比。
參考文獻
- 字義解析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7卷第102頁“顯”字條、第3卷第891頁“官”字條。
- 詞義特征綜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顯官”詞條及《中國官制大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相關釋義。
- 典籍例證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聊齋志異》(2018年)卷八、《明史》(1974年版)卷二百二十六。
(注:因古籍原版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版本;現代詞典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此處未提供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顯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地位顯赫、權勢突出的高官,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定義:指在政府或官僚體系中擔任高階職位的官員,通常具有顯著的權力和社會影響力。
- 詞源:“顯”意為明顯、突出,“官”指官職,合稱強調官職的顯要性。
2.語境解析
- 曆史背景: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位高權重的官員。例如《後漢書》提到“尚書顯官皆出庸伍”,指尚書等高官來自普通士兵,突顯其地位變遷。
- 社會屬性:多用于強調官員的身份尊貴或家族顯赫,如“顯官子弟”指向公卿家族的後代。
3.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達官、顯宦、權貴。
- 現代適用:當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曆史、文學作品中仍保留其古典色彩。
4.權威出處
- 漢典:定義為“達官;高官”。
- 查字典:補充解釋為“政府機構中地位顯赫、有權勢的官員”。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用例(如《三國演義》等),可參考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爊炕白絮寶犀焙火杯盤狼藉刬的槎頭縮頸鯿承歡充曆捶笞打格子到得大前天訂購廢阙告谕诂诂蚩蚩國網過壓寒雪豪賢後行毀車殺馬見笑大方郊次濟功進讀擠手捏腳九薮鈞弦慷慨仗義狂喜蝲蝲蛄累席扐掯麗都靈魄錨繩門下史鳥媒平封萍梗輕下慢上勤樸仁佛閣若下三法司山豬神鵝生發未燥生胎手疏稅衣私牍送葬團旗橡實相說顯曠饩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