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公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清 顧炎武 《悼亡》詩:“ 貞姑 馬鬣在江村,送汝黃泉六歲孫。地下相煩告公姥,遺民猶有一人存。”
(2).指嶽父、嶽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黃 入辭公姥。時諸郎皆他出,翁挽留以待其歸, 黃 不聽而行。”
“公姥”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讀音
現代漢語中通常讀作gōng mǔ(參考、),但部分方言或古語中可能讀作gōng lǎo(參考、)。
含義
文學典籍中的用例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方言口語(如部分北方方言中仍保留“姥”指代女性長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公姥》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指代母親的母親,即外祖母。
《公姥》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公(gōng)和姥(lǎo)。
公的部首是八,拼音是gōng,筆畫數為二;姥的部首是女,拼音是lǎo,筆畫數為八。
《公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尊稱長輩時使用的是“公”和“姥”,用以表示尊敬和親切。
在繁體字書寫中,公姥的寫法為「公姥」。
根據古代漢字的發展變化,公姥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公的寫法可能是「工」,而姥的寫法可能是「老」。
1. 我的公姥非常慈祥,總是照顧我和哥哥。
2. 她們三代同堂,祖母、母親和公姥都住在一起。
公姥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短語和詞組:
1. 公姥公公(外祖父)
2. 祖母公姥(雙親的外祖父母)
3. 公姥家(外祖母的家)
公姥的近義詞是外婆。
公姥的反義詞是父姥,指代父親的母親,即外曾祖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