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ld and warm]∶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winter and summer]∶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曆了幾十個寒暑
(1).寒冬暑夏。常指代一年。《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詩·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高亨 注:“此句指……已經過一個寒暑,即一年。” 晉 陸機 《赴洛》詩之二:“歲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宋 王得臣 《麈史·序》:“予年甫成童,親命從學於京師,凡十閲寒暑,如竊一第。” 郭小川 《夜進塔裡木》詩:“三五九旅喲,一别二十寒暑。”
(2).冷和熱;寒氣和暑氣。《左傳·襄公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避燥濕寒暑。”《荀子·榮辱》:“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烏銅提研》:“鑄金為觚,提攜颠倒。時措之宜,發於隱奧。寒暑燥濕,不改其操。”《紅樓夢》第九九回:“ 賈母 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3).指彼此問候起居寒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張 遂詣 劉 , 劉 洗濯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唐 韋應物 《相逢行》:“邂逅兩相逢,别來問寒暑。”
(4).猶言翻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兇》:“﹝ 劉子振 ﹞尤好陵轢同道,詆訐公卿。不恥幹索州縣,稍不如意,立緻寒暑;以至就試明庭,稠人廣衆,罕有與之談者。”
寒暑是漢語中表示氣候更替與時間流轉的雙音節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自然現象指代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寒暑”為“寒冷的冬季與炎熱的夏季”,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湯問》)。此義強調氣候的極端變化,常見于描述季節規律。
二、時間計量單位
《漢語大詞典》指出,“寒暑”可引申為“一年”,如“三度寒暑”即指三年。這一用法源于古代以冬夏循環标記年歲,體現農耕文明對自然周期的依賴。
三、人生境遇象征
在文學語境中,“寒暑”常隱喻人生際遇的順逆,如“曆經寒暑,方知冷暖”。此類表達通過氣候對比,傳遞對生命體驗的哲思,見于古典詩詞與現代散文。
參考來源:
“寒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表示氣溫的寒冷與炎熱,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的溫度差異。例如“寒暑表”(即溫度計)這一工具用于測量氣溫變化。這一含義在《左傳》《荀子》等古籍中也有體現,如“避燥濕寒暑”強調對冷熱環境的適應。
《詩經·小雅》中“載離寒暑”、《紅樓夢》中“招受寒暑”等均體現了該詞在文學與日常中的靈活運用。
“寒暑”既具自然現象的描述功能,又承載了時間與人文的雙重象征意義。
哀告盎盂相敲敗德榜服擦抹蠶豆象殘寒草長莺飛策世秤薪而爨馳企斥上出面當機立決點用東走迷都啰啰族飛镝粉坊瘋巅雰氣服貢幹渣渣挂一鈎子古代古邈黑汗鴻麗畫礎緩帶輕裘豁宿互市牙郎建卯月錦府齌怒淃淃苦辭累碁離堅合異濾紙麻肺湯緬鑒南疑南元泥坑怒譴漚鹭盤峙培養費偏生的青燈黃卷塞狗洞雙表孀節輸小鲐背調詞架訟微點危堞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