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ld and warm]∶氣候的冷和熱
寒暑表
(2) [winter and summer]∶冬天和夏天,常用來表示整個一年
經曆了幾十個寒暑
(1).寒冬暑夏。常指代一年。《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詩·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載離寒暑。” 高亨 注:“此句指……已經過一個寒暑,即一年。” 晉 陸機 《赴洛》詩之二:“歲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宋 王得臣 《麈史·序》:“予年甫成童,親命從學於京師,凡十閲寒暑,如竊一第。” 郭小川 《夜進塔裡木》詩:“三五九旅喲,一别二十寒暑。”
(2).冷和熱;寒氣和暑氣。《左傳·襄公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避燥濕寒暑。”《荀子·榮辱》:“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烏銅提研》:“鑄金為觚,提攜颠倒。時措之宜,發於隱奧。寒暑燥濕,不改其操。”《紅樓夢》第九九回:“ 賈母 等一則怕他招受寒暑,二則恐他睹景傷情。”
(3).指彼此問候起居寒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張 遂詣 劉 , 劉 洗濯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唐 韋應物 《相逢行》:“邂逅兩相逢,别來問寒暑。”
(4).猶言翻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兇》:“﹝ 劉子振 ﹞尤好陵轢同道,詆訐公卿。不恥幹索州縣,稍不如意,立緻寒暑;以至就試明庭,稠人廣衆,罕有與之談者。”
“寒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表示氣溫的寒冷與炎熱,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的溫度差異。例如“寒暑表”(即溫度計)這一工具用于測量氣溫變化。這一含義在《左傳》《荀子》等古籍中也有體現,如“避燥濕寒暑”強調對冷熱環境的適應。
《詩經·小雅》中“載離寒暑”、《紅樓夢》中“招受寒暑”等均體現了該詞在文學與日常中的靈活運用。
“寒暑”既具自然現象的描述功能,又承載了時間與人文的雙重象征意義。
《寒暑》指的是溫度的冷和熱,也可以理解為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
《寒暑》分别由部首冫(冖)和日(曰)組成,其中寒具有4畫,暑具有7畫。
《寒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司馬》中。它用以描述四季的氣溫變化,記錄古代君王在不同季節下達政令的時間。
《寒暑》的繁體字分别為「寒」和「暑」。
在古時候,「寒」的寫法有時候會将字頭的「宀」變為「冫」,例如「凍」、「冰」等字。而「暑」的古代變體寫法則為「降」。
1. 冬天的時候,氣溫低下,非常寒冷。
2. 夏天來臨時,天氣酷熱,非常暑熱。
1. 酷寒:極度寒冷的天氣。
2. 酷暑:極度炎熱的天氣。
3. 寒冷:氣溫低下,很冷的狀态。
4. 炎暑:非常炎熱的天氣。
5. 寒夜:冬季的夜晚。
6. 酷熱:非常炎熱的狀态。
1. 寒冷:冷、冰冷。
2. 炎熱:熱、熱烈。
1. 溫暖:舒適宜人的氣溫。
2. 涼爽:有點冷但不冷的氣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