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 的别稱。戲,通“ 羲 ”。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皇》:“《尚書大傳》説:‘ 遂人 為 遂皇 , 伏羲 為 戲皇 , 禮農 為 農皇 也。’”
“戲皇”是古代文獻中對伏羲的别稱,其含義和來源可歸納如下:
基本詞義
“戲皇”中的“戲”通“羲”,因此“戲皇”即“羲皇”,指上古帝王伏羲。這一稱呼源于漢代應劭的《風俗通·皇霸·三皇》,其中引用了《尚書大傳》的記載,将伏羲列為“三皇”之一,稱為“戲皇”。
文獻依據
漢代文獻中明确提到:“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禮農為農皇也”,說明“戲皇”是伏羲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稱謂。此處的“戲”為通假字,與“羲”同義,可能與古音或書寫習慣有關。
相關延伸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對古代文獻的考據或學術讨論,如研究“三皇”體系或通假字現象時可能提及。
建議進一步查閱《風俗通》《尚書大傳》等原典,或參考權威曆史辭典以獲取更詳盡的背景信息。
《戲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戲曲中的皇帝角色”。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形式之一,而皇帝角色則是戲曲中的重要角色之一,通常扮演權力至高、制衡天下的統治者。
《戲皇》的拆分部首是“戈”和“白”,其中,“戈”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戰争、軍事;“白”是漢字中常見的解釋性部首,表示顔色、光明等概念。
《戲皇》的總筆畫數為12畫。
《戲皇》在漢字中為新造字,沒有傳統的繁體字形。
由于《戲皇》為新造字,古時并沒有對應的漢字寫法。
1. 《紅樓夢》中,賈寶玉被認為是戲皇的化身。
2. 這部曆史劇中,演員扮演戲皇,生動地展現了古代皇帝的威嚴和權力。
1. 皇帝
2. 皇宮
3. 皇室
4. 皇權
5. 劇場
6. 皇權
7. 皇家
1. 皇帝
2. 宮廷戲
3. 皇權角色
1. 平民
2. 老百姓
3. 民間角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