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犯;冒犯。《後漢書·胡廣傳》:“敢以瞽言,冒幹天禁,惟陛下納焉。” 李賢 注:“冒,犯也。”《水浒傳》第八6*九回:“今特遣使臣 褚堅 冒幹天威,納土請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冒幹漢語 快速查詢。
“冒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ào gàn,其核心含義為觸犯、冒犯,主要用于形容對權威、禁忌或他人尊嚴的不當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觸犯、冒犯
指言語或行為上沖撞、得罪他人,或挑戰權威、規則。例如《後漢書·胡廣傳》中的“冒幹天禁”,以及《水浒傳》中“冒幹天威”,均表示對高位者的不敬或越界行為。
古籍中的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禁忌、禮法的違背。如李賢注《後漢書》時提到“冒,犯也”,進一步佐證其含義。
與“冒險”的區别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冒險”之意,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傳統語境中,“冒幹”更側重“冒犯”而非“冒險”。
結構解析
“冒”指魯莽、輕率,“幹”指行動,組合後強調因沖動而觸犯他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水浒傳》等古籍原文。
冒幹(mào gā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冒的部首是冖,筆畫數為2,表示覆蓋、遮蔽的意思。幹的部首是幹,筆畫數為3,表示幹燥、旺盛的意思。
冒幹源自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意思是光明、幹燥、旺盛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冒幹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冒幹的寫法稍有不同。冒的寫法基本相同,而幹的上部分是由“十”和“廿”兩個部分組成。廿表示“二十”,所以整體上形成“十二”的樣子。古代人根據幹燥的特點來形象化地寫出了“冒幹”這個詞。
例句:
1. 這片土地冒幹適合種植麥子。
2. 光明的陽光冒幹照耀着大地。
組詞:
1. 汗水冒幹:汗水由于幹燥而迅速蒸發。
2. 冒險:冒着風險去做某事。
3. 隱冒幹:躲避、掩藏的意思。
近義詞:
1. 光明:明亮、明朗的意思。
2. 旺盛:充盈、興旺的狀态。
反義詞:
1. 潮濕:濕潤、含水分的狀态。
2. 幹癟:幹燥、缺乏水分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