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行前進。 漢 趙晔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 伍子胥 膝進垂淚頓首曰:‘臣, 楚國 之亡虜也。’”參見“ 膝行 ”。
“膝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指跪着用膝蓋向前移動的動作,即“膝行前進”。這一動作常見于古代禮儀或表示極度恭敬的場景,例如臣子拜見君主時的姿态。
該詞不僅描述動作,更強調情感層面的謙卑與敬畏。如《吳越春秋》中記載,伍子胥以“膝進垂淚頓首”向吳王表達忠誠,突顯其作為逃亡者的卑微與懇切。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古典文學分析或成語教學領域。其核心意義仍保留“以身體語言表達極度恭敬”的象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吳越春秋》等文獻,或訪問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本文将介紹"膝進"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膝進"是一個成語,意指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表示敬意或服從,并且表達出對其尊敬和依賴的情感。
"膝進"由兩個部首組成:肉部和辛部。它的拼音是"xī jìn",在現代漢字中,它具有12畫。
"膝進"這個成語最初出自《孟子·告子上》:“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而又何必草木之?膝其寒者,其生也迫。”形容孟子在嚴寒的冬天行走時,他的膝蓋因為突然寒冷而顫動。後來,這個成語的意義逐漸演變成向他人表示敬意和服從。
"膝進"的繁體字形為「膝進」。
在古代漢字中,"膝進"成為「膝躍」或「膝躋」。這種寫法強調了膝部的動作。
1. 他膝進地向前跪拜,表達出他的虔誠和敬意。
2. 在古代,年幼的子女們會膝進地行禮向長輩表示敬意。
膝行:膝部行走的方式
膝下有黃金:表示對雙親的尊敬和孝順
跪拜:行禮時單膝跪下
頂禮膜拜:表示對某人的極大尊敬
翹首以待:表示對某人的期待或仰慕
傲然挺立:昂首挺胸地自豪站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