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元的意思、包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元的解釋

謂包含五常之道。《後漢書·梁統傳》:“伏維陛下,包元履德,權時撥亂,功踰 文 武 ,德侔 高皇 。”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東觀記》雲:‘包五常,履九德。’” 南朝 宋 王韶之 《肆夏樂歌》:“於鑠我皇,體仁包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包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包容天地萬物的本原或統攝宇宙的根本法則。該詞源于古代宇宙觀與天人思想,強調對宇宙根本規律的把握與涵容。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包:取“包容、統攝”之義,如《說文解字》釋“包”為“象人褢妊”,引申為含納萬物。
  2. 元:指宇宙初始的混沌之氣或根本規律,《春秋繁露》稱“元者為萬物之本”,代表天地未分時的本源狀态。

二、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具有鮮明的哲學内涵:

三、文化意涵

在傳統思想中,“包元”蘊含兩層深層意義:

  1. 宇宙論層面:描述元氣未分、陰陽混沌的初始狀态,如《淮南子》所言“包裹天地,陶冶萬物”。
  2. 倫理實踐層面:引申為聖王效法天道,以仁德涵育衆生。如董仲舒提出“王者包元統天”,将自然秩序與人文治理相貫通 。

四、現代诠釋

當代辭書如《辭源》(商務印書館)将其定義為“包含天地萬物的本原”,延續其形而上學屬性 。該詞雖罕用于日常語境,但在研究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時仍具關鍵價值,體現了古人以簡馭繁的宇宙認知模式。


參考來源:

  1. 《漢書·律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董仲舒《春秋繁露·重政》(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包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包元”指包含五常之道(即儒家核心倫理“仁、義、禮、智、信”)。其中:

二、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頌揚君主德行的語境,例如:

  1. 《後漢書·梁統傳》稱頌漢朝皇帝“包元履德,權時撥亂”;
  2. 南朝王韶之《肆夏樂歌》用“體仁包元”贊美帝王仁德。

三、現代用法與擴展

現代漢語中,“包元”可引申為描述事物的核心或基礎部分,例如:

四、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日常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或《東觀記》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翔白駱碧磴碧竪春官氏純氣脆性打呼噜倒靥狄香斷竭鵝群帖改序耕岩狗市歸道山貴厚龜潛孤山處士紅生環翠劃一不二隳斁胡適狡弄驕戚交手結婚證書戒路跻跻跄跄九流賓客藍藻戀阙黎單藜莠埋單玫瑰柱南阮批削諐度起處瑞禾赸撒善照升遷史匠使聘施朱送戲堂搆吐握瓦圈瓦巵威德響鈔閑雲孤鶴潇條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