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元的意思、包元的詳細解釋
包元的解釋
謂包含五常之道。《後漢書·梁統傳》:“伏維陛下,包元履德,權時撥亂,功踰 文 武 ,德侔 高皇 。”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東觀記》雲:‘包五常,履九德。’” 南朝 宋 王韶之 《肆夏樂歌》:“於鑠我皇,體仁包元。”
詞語分解
- 包的解釋 包 ā 用紙、布或其他薄片把東西裹起來:包裝。包餃子。 包好了的東西:郵包。背(坕 )包。 裝東西的袋:書包。皮包。 容納在内,總括在一起:包括。包舉(總括)。包容。包涵。包羅萬象。無所不包。 總攬,
- 元的解釋 元 á 頭、首、始、大:元兇。元首。元旦。元年。元勳。元帥。狀元(科舉考試第一名)。 基本:單元。元件。元氣(精氣,根本)。元素。元音。 同“圓”⑦。 未知數:一元二次方程。 中國朝代名:元代。元曲。
網絡擴展解釋
“包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包元”指包含五常之道(即儒家核心倫理“仁、義、禮、智、信”)。其中:
- 包:意為囊括、包含;
- 元:指事物的根本或基礎,如《後漢書》中“包元履德”即強調帝王需以五常為治國根基。
二、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頌揚君主德行的語境,例如:
- 《後漢書·梁統傳》稱頌漢朝皇帝“包元履德,權時撥亂”;
- 南朝王韶之《肆夏樂歌》用“體仁包元”贊美帝王仁德。
三、現代用法與擴展
現代漢語中,“包元”可引申為描述事物的核心或基礎部分,例如:
- 形容某人在專業領域的核心能力;
- 指代問題解決的關鍵點。
四、注意事項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日常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或《東觀記》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包元(bāo yuán)這個詞的意思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包的意思。包元的拆分部首是包(bāo)和元(yuán),包字的部首是勹,元字的部首是兒。包元的筆畫數分别是五畫和四畫。包元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内涵。
在繁體字中,包元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包字的上半部分像一個小箱子,下半部分是封閉的,表示集合在一起的意思;元字的上部象征首領,下部則是表示地位的标識,表示人物的意思。這樣的寫法體現了包元的原始含義。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思想包元,涉獵廣泛,對各個領域都有一定了解。
包元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包容、元素、包裹等。近義詞有包羅萬象、包攬一切、兼收并蓄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局限、狹隘、片面等。
希望以上的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