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式的意思、垂式的詳細解釋
垂式的解釋
以榜樣垂示後人。《文選·王儉<褚淵碑文>》:“朝議以有為為之, 魯侯 ( 伯禽 )垂式;存公忘私, 方進 明準。” 劉良 注:“式,法也。”
詞語分解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
- 式的解釋 式 ì 物體外形的樣子:式樣。樣式。 特定的規格:格式。程式。 典禮,有特定内容的儀式:開幕式。閱兵式。 自然科學中表明某些關系或規律的一組符號: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說話者對所說事
網絡擴展解釋
“垂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垂式(chuí shì)的核心意義是以榜樣或規範垂示後人,強調通過樹立典範來傳承準則或法則。該詞中的“垂”指流傳、傳留,“式”指法度、規範,組合後引申為通過典範行為影響後世。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與古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魯侯(伯禽)垂式;存公忘私,方進明準。”劉良注:“式,法也。”此處以魯侯伯禽為例,說明其行為成為後世效法的典範。
-
使用場景
- 形容榜樣作用:如曆史人物或經典行為成為後世的準則。
- 描述規範傳承:多用于正式文體,強調制度、禮儀的延續性。
三、其他相關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垂式”可指垂直的姿勢或狀态(如“下垂式裙裝”“懸垂式卷筒”),但此用法更偏向字面描述,與成語的比喻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四、總結
“垂式”主要表達通過典範行為或制度為後人樹立标準,常見于文史類文本。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權威釋義,可參考《文選》等文獻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式:這個詞指的是物體或人體在豎直方向上垂直懸挂的狀态或姿勢。具體來說,它表示某個物體或身體部位向下垂直下垂或面向地面。下面是關于垂式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垂式》這個詞由“土”和“屍”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垂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字中,它的形狀可能受到了物體自然下垂的形态所啟發。在古代,人們通過繪制這個字來描述物體或身體部位的下垂狀态。
繁體:垂式的繁體字為「垂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垂式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比可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形态和意義相同。
例句:他的手臂垂式下來。
組詞:垂直、垂線、垂度、頸垂、垂直下落等。
近義詞:下垂、沉下、垂向等。
反義詞:懸浮、擡起、豎立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