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德的意思、小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德的解釋

德行節操之小者。《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邢昺 疏:“大德之人,謂上賢也。所行皆不越法則也;小有德者,謂次賢之人,不能不踰法,有時踰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責其備,故曰可也。”《禮記·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鄭玄 注:“小德川流,浸潤萌芽,喻諸侯也;大德敦化,厚生萬物,喻天子也。” 朱熹 集注:“小德者,全體之分;大德者,萬殊之本。”《宋書·禮志四》:“自 漢 興已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德,漢語常用詞彙,出自儒家經典與傳統文化語境,指日常行為中的細微道德規範或禮節準則。《論語·子張》載:“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其中“小德”指非原則性的小節,與涉及大是大非的“大德”形成對比。

從詞義演變看,“小德”在《禮記·中庸》中擴展為“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處強調細微德行如川流不息,與宏大德行的化育之功相輔相成。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評價人物品性,如“注重小德修養”“小德有虧”等表達,突顯對細節品行的重視。

該詞在語義上具有雙重性:既含寬容日常瑕疵的辯證思維,又要求不忽視道德細節的警示意義,體現中華文化“緻廣大而盡精微”的倫理觀。

網絡擴展解釋

“小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小德”由“小”(謙遜、細微)和“德”(品德、修養)組成,指言行謙和、舉止得體且具備良好品德的人。在《論語·子張》中,孔子提出“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意為大原則不可逾越,小節上稍有出入是可以寬容的。

  2. 經典出處與哲學内涵

    • 《禮記·中庸》提到“小德川流,大德敦化”,鄭玄注解為“小德如川流浸潤萬物,喻諸侯;大德如天地厚生萬物,喻天子”。
    • 朱熹進一步闡釋:“小德是全體之分,大德是萬殊之本”,強調小德是具體細節的體現,大德則是根本原則。
  3. 引申含義

    • 德行小節:指日常生活中的細微品德表現,如禮貌、謙遜等。
    • 次賢之人:與“大德”對應,指品德良好但偶爾有微小過失的人。
  4. 現代用法與寓意

    • 名字寓意:作為人名時,“小德”寓意謙遜、遵循自然規律,象征才智與創造力。
    • 社會規範:現代語境中常用于強調細節修養,如“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
  5. 反義詞與關聯概念

    • 反義詞為“大德”,指根本性的道德準則。
    • 近義詞包括“小節”“細行”,均指日常行為的細微規範。

若需進一步了解經典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論語》《禮記》相關章節,或查閱、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揞揜八儒參尋除改唇齒春陔竄削單疎搭題蹬足彫彤飛刍轉饷奮發圖強風雷火炮腐氣高望閣閣耕牧構媒光音王刮瘦還避浩大奸盜講教肩排角藝節廉經鋤忌妻捐賓句股狙如柯幹課僮寥蕭磷淄禮輕人意重砺世摩鈍梅乾菜門役铙钹齧指偏阿清曠戎路沙蠶四紛五落缌服司星酸文痰核聽勘讬分徒取绾角兒妩眉孝悌力田小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