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視民如傷的意思、視民如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視民如傷的解釋

形容帝王、官吏極其顧恤民衆疾苦。《左傳·哀公元年》:“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孟子·離婁下》:“ 文王 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 趙岐 注:“視民如傷者,雍容不動擾也。” 孫奭 疏:“言 文王 常有恤民之心,故視下民常若有所傷,而不敢以橫役擾動之。” 晉 潘嶽 《關中詩》:“明明天子,視民如傷。”亦作“ 視下如傷 ”、“ 視人如傷 ”。《北史·魏紀三·孝文帝紀論》:“加以雄才大略,愛奇好士,視下如傷,役己利物,亦無得而稱之。” 唐 楊炯 《為梓州官屬祭陸郪縣文》:“居傳其政,愛人如子;山則有梁,鎮茲一方;君宏其道,視人如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視民如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ì mín rú shā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統治者或官員将百姓視為有傷病的人一樣,給予細緻關懷和謹慎對待。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成語的字面意思是“看待百姓如同對待傷口”,比喻治理者以極度謹慎、愛護的态度對待民衆,避免加重其疾苦。它強調在位者應體恤民生,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2.出處與典故

3.深層内涵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文化影響

該成語被曆代儒家學者推崇,成為傳統政治文化中“仁政”思想的典型表達,強調統治者對民衆疾苦的共情與責任感。


“視民如傷”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政治倫理的體現,倡導以謙卑、謹慎的态度對待百姓,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視民如傷

《視民如傷》這個詞是指對待人民群衆時冷漠無情、不顧民衆利益的态度。它由兩個詞彙組成,分别是“視”和“民如傷”。

“視”字屬于“見”部,它的拆分部首是“目”,有“明、目、觀、視”的意思。而“民如傷”是一個成語,由“民”和“如傷”兩個詞組成。“民”字屬于“人”部,拆分部首是“亻”,表示人民群衆。“如傷”是指像傷害一樣對待。

《視民如傷》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左傳》。這個詞繁體字寫作“視民如傷”,在繁體字中,“視”字的右邊多了一個“罒”,而“傷”字的右邊是“倉”。這種寫法是古代對漢字的寫法。

例句: 1. 政府對待貧困人群的态度讓人感覺到了《視民如傷》。 2. 他的領導風格總是對下屬充滿了《視民如傷》的态度。

組詞:視而不見、視若無睹、對民不理、冷漠無情。

近義詞:漠視群衆、不顧民生。

反義詞:關心民衆、愛民如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