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羹的意思、大羹的詳細解釋
大羹的解釋
不和五味的肉汁。《禮記·樂記》:“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 鄭玄 注:“大羹,肉湆,不調以鹽菜。”《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清廟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緻,粢食不鑿,昭其儉也。” 唐 鄭薰 《贈鞏疇》詩:“淡薄貴無味, 羊斟 慚大羹。” 明 李東陽 《土室》詩:“大羹及元酒,此味久已識。”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羹的解釋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狀、凍狀食物:羹湯。肉羹。雞蛋羹。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羹”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大羹”最初指不加任何調味的肉汁,常見于祭祀或禮儀場合。例如《禮記·樂記》記載:“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意為祭祀時用原味肉汁以保留質樸之意。
2.曆史背景與象征意義
- 古代禮儀:在周代,“大羹”用于祭祀祖先,體現節儉和莊重。《左傳·桓公二年》提到“大羹不緻,粢食不鑿,昭其儉也”,說明其與簡樸的禮儀傳統相關。
- 哲學引申:部分文獻(如)認為,“大羹”的自然本味象征“無為而治”的境界,與治國、修身等理念關聯。
3.現代引申義
隨着語言演變,“大羹”也可形容事物豐富多樣或豐盛充實。例如:“博物館的藏品大羹,令人目不暇接”。此用法更接近現代口語化表達。
4.結構與語言特點
- 詞源:由“大”(質樸、莊重)和“羹”(肉汁)組成,強調原始風味。
- 英文釋義:直譯為“unseasoned meat broth”(無調味的肉湯),對應其本義。
5.例句參考
- 古文:“大路越席,大羹不緻,粢食不鑿。”(《左傳》)
- 現代:“他的藏書堪稱大羹,涵蓋古今中外。”(引申用法)
“大羹”本義為古代祭祀用的無味肉汁,後衍生出“豐盛”或“質樸”的抽象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羹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一種由肉、魚、蔬菜等多種食材煮成的濃湯或湯菜。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大字旁,右邊是羔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筆。大羹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王風·出車》中。在繁體字中,大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在大體上差異不大。以下是一個關于大羹的例句:今天家裡做了一大鍋美味的大羹。與大羹相關的組詞有:羹湯、雞羹、蟹黃羹等。類似于大羹意思的近義詞有:羹匙、羹匙羹、羹盛酒漿等。而與大羹意思相反的反義詞,目前沒有常用的特定詞語。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