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睦。 晉 劉琨 《勸進表》:“故曰喪君有君,羣臣輯穆,好我者勸,惡我者懼。”《晉書·謝安傳》:“ 安 與 坦之 盡忠匡翼,終能輯穆。” 宋 曾鞏 《吳居厚京東轉運副使呂孝廉轉運判官制》:“使德澤流通而風化輯穆,以稱朕憂憫元元而勵精庶務之意。”
“輯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jí mù,其核心含義為和睦,多用于形容人際關系或群體間的和諧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現代漢語中,“輯穆”屬于書面化表達,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口語中一般用“和睦”“和諧”替代。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古文例句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晉書》《勸進表》等文獻來源。
《輯穆》這個詞指的是追念和紀念已故的人或事物,表達對其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輯穆》的拆分部首包括“⺮”和“禸”,筆畫總共有13畫。
《輯穆》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卿士·贈答》:“皇考子之祧有曰追廟廪成祀之祭是也,而君子有曰卯集。”後來逐漸演變為“輯穆”。
《輯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輯穆」。
古時候《輯穆》的寫法有所變化,如古籍《字彙》中的記載,寫作“祭/賢”或“罝/肅”。
1. 我們将舉辦一場《輯穆先賢》的座談會,以紀念他們的貢獻。
2. 這篇文章是對已故作家逝世五周年的輯穆之作。
1. 紀念輯穆
2. 敬仰輯穆
3. 懷念輯穆
4. 追憶輯穆
追思、悼念、緬懷
忘卻、遺忘、淡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