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侯幹城的意思、公侯幹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侯幹城的解釋

公、侯:古時爵位;幹:盾;城:城池;幹城:比喻捍衛。指為公侯抵禦外侮的武将。

【出處】: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侯幹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詞義解析

    • 公侯:古代高級爵位,公為第一等,侯為第二等,代指地位顯赫的貴族。
    • 幹城:“幹”指盾牌,“城”指城牆,兩者均為防禦工具,合起來比喻捍衛國家的屏障或人才。
    • 整體含義:指為公侯(或國家)抵禦外敵的武将,強調其忠誠與勇武。
  2. 出處與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後元代陸仁的詩作中也有引用,如“公侯幹城民父母,官軍見賊莫遁逃”。

  3. 用法與延伸

    • 多用于形容忠誠勇猛的将領或保衛者,帶有褒義。
    •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國家、集體有重要保護作用的人或事物。
  4. 讀音注意
    成語中“幹”讀作gān(第一聲),而非“gàn”。

這一成語通過具象的防禦工具(盾與城牆)比喻人才的價值,體現了古代對軍事将領的重視,語言凝練且富有畫面感。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侯幹城的意思

《公侯幹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卑微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得到官位或者權力,取得了較高的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侯幹城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土,并且它們的總筆畫數量為22。

來源

《公侯幹城》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高祖本紀》,意為卑微之人得到侯王的地位。在這本曆史著作中,劉邦讓一位原本是牧羊人的人當上了國君的官員,因此,他用這個成語形容這個人的晉升。

繁體

對應的繁體字是「公侯乾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公侯幹城」的字形會稍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現代字體相似。

例句

他來自貧苦家庭,但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勤奮,最終做到了地方官,真可謂是一位典型的公侯幹城。

組詞

公家、侯爵、幹勁、城池

近義詞

出人頭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

地主、貴胄、官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