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貉的意思、厥貉的詳細解釋
厥貉的解釋
春秋 地名。在今 河南省 項城縣 西南。《春秋·文公十年》:“冬, 狄 侵 宋 , 楚子 、 蔡侯 次於 厥貉 。”《公羊傳》作“屈貉”。參閱《春秋傳說彙纂》。
詞語分解
- 厥的解釋 厥 é 氣閉,昏倒:昏厥。痰厥。 其他的,那個的:厥父。厥後。 乃,于是:“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古同“撅”,掘。 古同“撅”,斷木。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 貉的解釋 貉 é 哺乳動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雜食魚、鼠、蛙、蝦、蟹和野果、雜草等,皮很珍貴:一丘之貉。 貉 á 義同(一),用于“貉子”、“貉絨”。 貉 ò 古同“貊”①。 筆畫數:;
專業解析
"厥貉"是春秋時期曆史地理名詞,典出《左傳·文公十年》。該詞特指公元前617年楚國與陳、鄭等諸侯國在厥貉地區舉行的會盟事件,史稱"厥貉之會"。該地望考證存在争議,清代江永《春秋地理考實》認為其位于今河南省項城市境内,屬陳國邊境要地。此次會盟标志着楚國勢力北擴至中原腹地,通過軍事威懾迫使陳、鄭等國臣服,《左傳》記載"将以伐宋"卻未實施,實則展示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戰略意圖。後世将該事件視為春秋中期霸權轉移的重要節點,王夫之《讀通鑒論》評其"示強于外而實緩圖之",體現楚國由蠻夷向華夏諸侯轉型的外交策略。
主要參考來源:
- 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文公十年條
- 江永《春秋地理考實》卷三
- 楊伯峻《春秋左傳詞典》"厥貉"詞條
- 中國曆史地圖集編輯組《中國曆史地圖集》第一冊
-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諸侯盟會篇
網絡擴展解釋
“厥貉”是一個曆史地名,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結構
- 拼音:jué mò()
- 結構:半包圍結構(厥)+ 左右結構(貉)。
二、地理信息
- 曆史定位:春秋時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項城縣西南部。
- 文獻記載:在《春秋·文公十年》中提到“楚子、蔡侯次于厥貉”,《公羊傳》中寫作“屈貉”,屬于同一地名的不同記載。
三、現代應用
- 使用場景:現主要用于曆史、古籍研究領域,日常使用較少。
- 相關成語:如“一丘之貉”“大放厥詞”等,但需注意這些成語與“厥貉”本身無直接關聯。
四、補充說明
- 權威性參考:建議結合《春秋傳說彙纂》等古籍或權威曆史地理工具書進一步查證。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原文或地理位置考據,可參考《春秋》及《公羊傳》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黪昂昂擺平班劍把素持齋北府邊寨摽掠並翼長溜抽抽疵厲岱雲大客車賧佛大錢砥厲廉隅隊失阨阱反刍動物斐美飛翥封發封禺關撥寡能廣柳車鬼畫符估衣壕塹戰黑河市虎校擊壤歌看親考課令冷淡連帥貍變卯困拏雲握霧内利排揎潖江口丕緝遷更清涕缺缺桑蠧神筆深固熟講棠頌逃塾天羊屯塢外除慰問信無藏顯號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