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敷政的意思、敷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敷政的解釋

布政,施行教化。《詩·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敷政"是漢語中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推行、實施政令。《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布行教化,施行政事",強調以仁德為根基的政策實踐。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商頌·長發》"敷政優優,百祿是遒",描述商湯以寬和之政凝聚民心。

從構詞法分析,"敷"字本義為散布、鋪陳,《說文解字》釋作"施也";"政"指國家治理事務,二字組合形成治理行為的動态表達。在具體語境中可呈現三層内涵:

  1. 政策推行維度:如《後漢書·崔骃傳》"敷政優優,申申以和",展現寬嚴相濟的執政智慧
  2. 教化傳播層面:宋代《冊府元龜》"敷政能仁,行教可則",強調政策與教化的協同
  3. 成效顯現特征: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敷政既久,民皆安之",體現政策實施的持續性要求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歸類為政事類書面語。在學術著作中常與"施政""布政"構成近義詞組,但"敷政"更側重政策推行的過程性與系統性。

網絡擴展解釋

“敷政”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fū zhèng,其核心含義是布政、施行教化,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敷:意為“鋪展、施行”,如《尚書》中“敷政優優”即指廣泛施行政令()。
    • 政:指政事、治理。
      合起來可理解為“廣泛推行治理措施,施行教化”()。
  2. 核心概念
    強調通過政策與教化治理國家或地區,注重以德化民、柔性與剛柔并濟的執政方式()。


二、出處與古典用例

  1. 文獻來源

    • 最早見于《詩經·商頌·長發》:“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此句描述商朝君主以平和寬厚的方式施政,使福祿聚集()。
  2. 古代用法
    多用于贊頌君主或官員勤勉公正、恪守法紀的治理行為()。


三、現代引申與擴展

  1. 廣義解釋
    可泛指“以合理政策與教化手段管理事務”,如教育、文化等領域()。

    • 例如:“企業管理者需敷政有方,平衡制度與人文關懷。”
  2. 與“敷衍”的區别
    “敷政”強調積極施政,而“敷衍”多指表面應付,兩者含義截然不同()。


四、相關成語與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語境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詩經》注解或政治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安躭安詳恭敬百葉髻擺子賓校嬖幸草木愚夫持護丑诋創業維艱觕弊待報雕匮訂辯斷魂防火牆風害麸桃高功割臂盟乖遇寡青合情何在監國巾鞲緊健進樂刊期靠枕快馬魯莽滅裂秘靜迷君畔宮歕薄品式乾糒乾號輕佻丘錦卻棄閏雙三蕉葉賞靜十二牧谥名書家輸芒樞使四鳥隨性適分炭窯特縣天君天喲彤辇外象小檝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