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棘的意思、垂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棘的解釋

春秋 晉 地名,以産美玉著稱。後借指美玉。《左傳·僖公二年》:“ 晉 荀息 請以 屈 産之乘與 垂棘 之璧,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杜預 注:“ 垂棘 出美玉,故以為名。”《文選·班固<西都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 呂向 注:“懸黎、垂棘,皆璧也。” 北周 庾信 《謹贈司寇淮南公》詩:“ 虢 亡垂棘返, 齊 平寳鼎歸。” 唐 元稹 《出門行》:“白珩無顔色,垂棘有瑕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垂棘”是一個具有曆史與文學雙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本詞義

  1. 古地名
    指春秋時期晉國的一處地名,以盛産美玉聞名。據《左傳·僖公二年》記載,晉國曾以“垂棘之璧”作為外交禮物,與虞國交換伐虢的通道。

  2. 美玉的代稱
    因垂棘産玉,後世逐漸用“垂棘”借指美玉。例如班固《西都賦》中“懸黎垂棘,夜光在焉”,即以垂棘象征珍寶。


二、文學引用

垂棘在詩詞中常被用作典故,例如:


三、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提到“垂棘”是古代“夜明珠”的别稱,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後世衍生釋義。


“垂棘”本為産玉之地,後演變為美玉的代稱,并在文學中承載了珍寶、得失等意象。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曆史淵源可參考《左傳》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棘(chuí jí)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某物上突出的刺或尖刺。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卩”部,右邊是“木”部。它的筆畫數為13筆,其中“卩”部有2筆,“木”部有11筆。垂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漢字演變過程。 在繁體字中,垂棘的寫法為「垂」+「棘」。垂的繁體字形狀與簡體字相似,而棘的繁體字形狀為「⺁」+「木」。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場合仍然被使用。 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發生改變。關于垂棘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存在多種形式。然而,我并不清楚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找到确切的答案。 下面是一個關于垂棘的例句:他被樹上的垂棘刺傷了手指。 與垂棘相關的詞彙包括:“刺”、“尖刺”、“倒刺”等。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具有類似特征的物體。 反義詞方面,垂棘沒有明确的反義詞。然而,如果需要表達相反的含義,可以使用“光滑”、“柔軟”等詞語。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