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貿易戰的意思、貿易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貿易戰的解釋

各國為了奪取國外市場和限制别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而采取的措施。如削價傾銷、實行貨币對外貶值、出口補貼以及高築貿易壁壘等。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設有解決締約國間貿易争端的機構,以避免貿易戰的發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貿易戰是指國家之間通過加征關稅、設置貿易壁壘、限制進出口等手段進行的經濟對抗行為,其本質是貿易保護主義與全球化博弈的沖突。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貿易戰又稱“商戰”,主要表現為一國通過關稅壁壘(如提高進口商品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如技術限制、出口管制)限制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同時以傾銷、彙率貶值等手段争奪國際市場,引發對方的報複性措施。其核心特征是經濟手段政治化,常與地緣博弈、産業競争深度綁定。

二、主要形式

  1. 關稅對抗

    • 直接提高關稅稅率(如2018年美國對中國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
    • 針對性打擊對方優勢産業(如中國對美大豆加征關稅)
  2. 非關稅壁壘

    • 技術封鎖(如限制華為獲取芯片制造技術)
    • 反傾銷調查(指控他國商品低價傾銷)
    • 供應鍊脫鈎(如美國推動制造業回流)
  3. 金融與經濟手段

    • 彙率操縱指控(指責對方貨币貶值)
    • 限制投資并購(如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外資項目)

三、成因與觸發點

  1. 經濟因素

    • 長期貿易逆差(如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達3750億美元)
    • 産業保護需求(如鋼鐵、農業等傳統行業)
  2. 政治與戰略博弈

    • 技術主導權争奪(如5G、人工智能領域)
    • 地緣政治施壓(如通過貿易制裁幹預他國内政)
  3. 規則體系沖突

    • WTO等國際組織改革分歧
    • 區域貿易協定競争(如CPTPP與RCEP)

四、典型影響

  1. 全球經濟

    • 供應鍊中斷(WTO預測貿易增速可能降至1.7%)
    • 推高通脹(美國消費者因關稅年均多支出1300美元)
  2. 産業與企業

    • 被迫調整全球布局(如蘋果将15%産能遷至越南)
    • 技術斷供風險(如中芯國際無法獲取EUV光刻機)
  3. 國際關系

    • 從經濟摩擦擴展至科技、外交領域(如中美争端)
    • 催生區域合作(如RCEP成員國貿易額增長23%)

五、曆史案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經濟模型,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貿易戰

貿易戰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在經濟領域進行的互相制裁、限制或加征關稅的行動。這種行動通常是作為一種手段,以争取更有利的貿易條件或保護自身經濟利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貿》字的拆分部首是貝(貝貝相連),總筆畫數為11; 《易》字的拆分部首是日(陽超過一個橫豎),總筆畫數為8。

來源

《貿易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朝的《史記》中《商君列傳》:“願聞賈貿之彼此有無罪過。”這裡的“賈貿”意指商人們的貿易活動。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演變為現代經濟領域中的“貿易戰”。

繁體

《貿易戰》的繁體字為《貿易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貿》的古代寫法為貝貝貝日,而《易》的古代寫法為日日日月。

例句

最近,由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許多企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組詞

貿易戰,貿易協定,貿易順差,貿易逆差,貿易保護主義,貿易壁壘,貿易自由化,貿易夥伴,全球貿易,國際貿易。

近義詞

貿易沖突,貿易争端,貿易摩擦,貿易對抗。

反義詞

貿易合作,貿易協商,貿易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