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手帕。 茅盾 《子夜》十三:“ 阿新姐 ,你的絹頭忘記在我手裡了!”
“絹頭”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絹頭”指手帕,常見于吳語等方言區。該詞由“絹”(薄絲織物)和“頭”(物體末端或隨身物品的借代)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絲質小方巾”。
二、詳細解析
方言屬性
屬于地域性表達,尤其在江浙滬一帶使用廣泛,現代普通話中多用“手帕”替代。
文學作品用例
茅盾小說《子夜》第十三章曾出現:“阿新姐,你的絹頭忘記在我手裡了!”印證了該詞在近代文學中的使用場景。
字義分解
三、現代使用
隨着普通話普及,“絹頭”逐漸成為懷舊詞彙,多出現在方言文學或特定語境中,當代更常用“紙巾”“手帕”等表述。
絹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絲綢或絹制成的頭巾。在古代,絹頭是一種常見的飾物,被人們用來束發或者圍繞頭部用于保暖。
絹頭的拆分部首是纟(纟是“絞絲”的意思),而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絹頭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中,形成于古代,但具體的來源尚不清楚。繁體字“絹頭”在繁體字中使用,也表示相同的意思。
在古代,絹頭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以清代康熙字典為例,絹頭的字形為:“糹頭”(糹是絲綢的意思)。依然保留着纟部首,但頭部的字形不同。
1. 她頭上纏着一條精美的絹頭,顯得非常優雅。
2. 在古代,婦女常常将絹頭戴在頭上,以示身份和地位。
繡絹、絹綢、絹質、長絹
絲巾、帕子、頭巾、發帶
草帽、光頭、脫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