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贶的意思、施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贶的解釋

對他人贈與的敬稱。《晏子春秋·問下十》:“ 晏子 聘于 吳 , 吳王 曰:‘子大夫以君命辱在敝邑之地,施貺寡人,寡人受貺矣,願有私問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拼音與注音

    • 拼音:shī kuàng
    • 注音:ㄕㄧ ㄎㄨㄤˋ
  2. 釋義

    • 指對他人贈與的敬稱,含謙遜、恭敬之意。常用于古代社交場合,表達對贈予者的感謝與尊重。例如《晏子春秋·問下十》中記載,吳王對晏子說:“施貺寡人,寡人受貺矣”,即用此詞表達接受贈禮的謙辭。
  3. 字義拆分

    • 施:本義為施行、給予,此處引申為“贈予”;
    • 贶(kuàng):意為贈予、賜予,屬書面敬語。
  4. 使用場景

    • 多出現在先秦文獻或仿古語境中,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古文理解。例如外交辭令或禮儀性對話中,體現雙方的地位與禮節。
  5. 注意

    •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交流中建議用“饋贈”“惠賜”等替代,避免理解障礙。

如需進一步分析古文例句或探讨具體用法,可提供上下文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贶的意思

《施贶》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贈送財物或恩惠給他人。通常用來描述一種慷慨給予,幫助他人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施贶》由“攵”和“土”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攵”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表示手的動作;“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土地。由于兩個字在書寫時沒有重疊的部分,所以拆分部首時隻需分别考慮。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描述,整個詞的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字

《施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施財物給予他人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因此,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

在繁體字中,施贶的寫法是「施貺」。字形稍有差異,但仍保留了原始意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施贶這個詞有一種古時的寫法是「施貞」。這種寫法在當時流行,但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他經常施贶,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 這位慈善家施贶了一大筆捐款給孤兒院。

組詞

1. 施舍:指出于善意,給予他人財物或恩惠。

2. 施粥:指發放粥食給需要的人。

3. 慷慨:形容慷慨大方、不吝啬。

近義詞

1. 贈予:指給予他人財物或禮物。

2. 賜予:指高人給予下級或尊貴者給予他人財物、榮譽或地位。

3. 授予:指授權或給予某種權利、職位等。

反義詞

1. 收受:指接受他人的財物或禮物。

2. 占有:指占據、擁有某物。

3. 獨占:指獨自占有,不與他人分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