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觸蹈的意思、觸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觸蹈的解釋

觸犯踐踏。《三國志·魏志·牽招傳》:“值京都亂, 苗 隱 見害, 招 俱與 隱 門生 史路 等觸蹈鋒刃,共殯斂 隱 屍,送喪還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觸蹈是由“觸”與“蹈”組合而成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語義融合角度分析:

  1. 字義解析
    • 觸(chù):《漢語大詞典》注為“以角抵物”,本義指物體接觸,引申為冒犯、沖撞,如《易經·系辭》中“觸類而長之”。
    • 蹈(dǎo):《說文解字》釋為“踐也”,指用腳踩踏,後衍生為遵循、實踐之義,如《禮記·中庸》“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
  2. 複合詞釋義

    “觸蹈”在古漢語中多指因直接接觸而引發的冒犯行為,或比喻因行動逾越規範而招緻沖突。例如《後漢書·馬援傳》有“觸蹈鋒刃”之句,描述以身犯險的狀态。

  3. 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觸蹈”可抽象化為觸碰禁忌或挑戰底線,例如:“觸蹈法律紅線”指行為違反法規。該詞強調主動性與後果的并存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觸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觸蹈”由“觸”和“蹈”兩字組成:

二、使用場景

該詞常用于批評違法亂紀或違背道義的行為,強調此類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例如:

三、出處與典故

“觸蹈”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牽招傳》,記載了牽招與同伴冒生命危險護送逝者的事迹,突顯其忠勇精神。部分網頁提到《左傳》為出處,但權威來源(如漢典)未支持此說法,可能為誤引。

四、字義分解

五、總結

“觸蹈”強調對法律或道德的破壞性行為,帶有警示意味。其用法偏書面化,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引用。需注意與近義詞“觸犯”“踐踏”的細微差别:“觸蹈”更突出行為的主觀故意性和後果嚴重性。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不舉安帖白桵班僚撥喇裁成出閣辍防倒數大幽都孔目方麯浮稱孵卵器根號宮屬貴侈寒厲和嫔後生家畫戟門镮貫回變回腸百轉會觌降幂匠人江天一色謇讷借景京坻絕長繼短焜晃立身行道六如居士龍見羅韈黴菌眠花藉柳拟題賠嫁前晚齊後欽賴旗田搉沽诎體審當攝意手燭水麝泰山若厲同盟軍童豎頭葉文鋒武步霄崖稀裡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