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桵的意思、白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桵的解釋

亦稱“ 白蕤 ”。灌木名。即棫。可作藥用。《詩·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 毛 傳:“棫,白桵也。” 鄭玄 箋:“白桵,相樸屬而生者,枝條芃芃然。”《文選·張衡<西京賦>》“木則樅栝椶柟,梓棫楩楓” 三國 吳 薛綜 注:“棫,白蕤也。” 李善 注:“棫,白桵。”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一:“兵部 杜員外 言,今 關中 有白蕤,棫樸也。芃芃叢生,民家多採作薪,且言煙與他木異。”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甤核》:“《爾雅》:‘棫,白桵。’即此也。其花實甤甤下垂,故謂之桵。”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桵(bái ruǐ)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名詞,特指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其學名為白桵木(Sageretia thea),屬于鼠李科植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該詞的含義與應用: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名稱

    白桵指代白桵木,又稱“雀梅藤”或“對節刺”。其莖幹多刺,葉片小而呈橢圓形,果實為紫黑色核果,可入藥或作觀賞植物。該植物常見于中國南方丘陵地帶,耐旱且適應性強。

  2. 古籍記載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載:“白桵,生江南山谷。樹高丈餘,葉似槐而尖,花黃白色,實如小豆。”說明其形态特征及傳統藥用價值。


二、文化與應用

  1. 藥用價值

    白桵的根、葉可入藥,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民間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跌打損傷及瘡癰腫毒。《中華本草》記載其含黃酮類化合物,具抗炎活性。

  2. 園林用途

    因其枝幹虬曲、耐修剪,白桵木是傳統盆景制作的優良材料,尤以“嶺南派”盆景為代表,體現自然雅趣。

  3. 名稱考源

    “桵”字本義為小樹,《說文解字》釋:“桵,白桵也。”清代段玉裁注:“今人所謂雀梅,古謂之白桵。”說明其名稱曆史悠久。


三、現代研究

現代植物學研究确認白桵木為中國特有物種,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其果實可吸引鳥類,對生态平衡有積極作用,枝葉亦可用于水土保持。


參考資料:

  1. 《中國植物志》第48卷,科學出版社
  2. 《本草綱目》(校注本),人民衛生出版社
  3.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白桵”是一個中文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白桵(bái ruí)是一種灌木類植物的名稱,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指代“棫樹”[即小葉鼠李],屬于薔薇科植物。在《爾雅》等古籍中也被稱為“白蕤”,具有藥用價值。

2.形态特征

3.用途

4.補充說明

參考資料

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學分類或古籍原文,可查看漢典相關詞條(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Q标立别堡不幹淨歹徒單糖盜截吊牌敦習二華燔香頂禮腹謗負公鼎黑色懷妊晃搖诙谲劍腹饴脣绛缯腳鐐解援劑量京畿幾蘧集腋成裘奎甯鐐铐烈祖巒嶂盧犬驢駒媚沐食齧合弄花偶行旁磔盼盼茶茶骈峙蔢莎遷變牽船倩倩漆文曲蹴日莫途遠傷壞滲坑神禦殿濕陰收殓書士投簪忘卻巫鼓無兄盜嫂相幾險害小錢櫃犀比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