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行道的意思、立身行道的詳細解釋
立身行道的解釋
修養自身,奉行道義。
詞語分解
- 立身的解釋 安身,存身 幾無立身之地。;;《廣東軍務記》詳細解釋.處世、為人。《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周
- 行道的解釋 〈方〉∶行業詳細解釋.道路。《詩·大雅·緜》:“柞棫拔矣,行道兌矣。” 俞樾 《群經平議·毛詩四》:“行道連文,行亦道也。”.指路人。 宋 蘇轼 《表忠觀碑》:“今 錢 氏功德,殆過於 融 ,而未
網絡擴展解釋
“立身行道”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修養自身品德、踐行道義來實現人生價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立身:指安身立命、确立人格,強調個人品德的修養與處世原則的建立。
- 行道:意為奉行符合道義的原則,既包括儒家倫理(如仁、義、禮、智、信),也可指個人堅守的政治主張或思想理念。
2.出處與背景
- 最早見于《孝經·開宗明義章》:“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儒家認為,真正的“孝”不僅是侍奉父母,更需通過自我完善和社會貢獻彰顯家族榮耀。
- 南朝梁代蕭統在《與晉安王綱令》中進一步闡釋:“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笃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強調這一理念的實踐需持之以恒。
3.深層内涵
- 道德實踐:将内在修養外化為行動,如《雙珠記》中提到的“教子立身行道”,體現教育目标與道德傳承。
- 社會責任:通過個人德行影響社會,如“揚名顯親”不僅為家族争光,更包含對社會的積極貢獻。
4.現代意義
- 該成語鼓勵人們在當代社會中注重自我提升,同時堅守道義準則,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例如,在職業中恪守誠信,在生活中踐行仁愛,均可視為“立身行道”的體現。
引用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孝經》、蕭統著作及曆代文學作品的注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相關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身行道
《立身行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社會中保持正直、遵守道義的行為和态度。下面來詳細了解這個詞的拆分、來源和其他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立身行道》這個詞由三個字組成:立(音lì),身(音shēn),行(音xíng)。其中,立的部首是立,共包含五畫;身的部首是身,共包含七畫;行的部首是行,共包含八畫。
來源
《立身行道》一詞來源于《論語·為政篇》中,這是《論語》中的一篇經典章節。其中,孔子教育門徒時提到了“君子以不易道存身”(《論語·為政篇·十四》),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始終堅持正道而保持自己的立場。後來,人們将這句話簡化為“立身行道”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準則。
繁體
《立身行道》的繁體字為「立身行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立”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古時候的寫法通常比現代簡化字複雜,但整體意思相同。
例句
1. 作為一個公務員,他一直堅持立身行道,不受************的影響。
2. 社會上越來越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夠謹守立身行道的原則。
組詞
立志、立場、行為、道德、遵守等。
近義詞
恪守道義、遵循準則、守正不移等。
反義詞
背道而馳、違背原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