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閣的意思、出閣的詳細解釋
出閣的解釋
[(of a woman)get married;marry] 古時指公主出嫁,後泛指女子出嫁
出閣未期。——元稹《七女封公主制》
詳細解釋
亦作“ 出閤 ”。 1.皇子出就封國。《南齊書·江谧傳》:“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帥,皆以委 謐 。”《宋史·職官志二》:“ 太平興國 八年,諸王出閣, 楚王 府置諮議參軍二員,翊善一員。”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三》:“往者太子出閣,則為之廣置講讀之官,使之前有師,後有傅,左有弼,右有輔。”
(2).指内閣官員出任外職。《梁書·江蒨傳》:“初, 王泰 出閣, 高祖 謂 勉 雲:‘ 江蒨 資歷,應居選部。’”
(3).公主出嫁。 唐 元稹 《七女封公主制》:“雖穠華可尚,出閤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
(4).泛指女子出嫁。《紅樓夢》第一○八回:“ 寳玉 心裡想道:‘我隻説 史妹妹 出了閣,必換了一個人了。’”《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男大須婚,女大須嫁。人家養了姑娘,早晚總得出閣的;出閣就成了人家的人。” 茅盾 《微波》:“大女兒還要出閣,要花錢。”
詞語分解
- 出的解釋 出 (??齣) ū 從裡面到外面:出訪。初出茅廬。出籠。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錢。出謀畫策。入不敷出。 離開:出發。出軌。出嫁。 産生,生長:出産。出品。出人才。 發生:出事。 顯露:出現。出名。
- 閣的解釋 閣 (閣) é 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于外交場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閨閣。出閣(出嫁)
網絡擴展解釋
“出閣”是中國傳統婚俗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演變過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出閣”指女子出嫁,源自古代女子婚前居于閨閣的習俗。古時未嫁女子需遵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禮教規範,居住于閣樓(即閨房),出嫁後離開閨閣,故稱“出閣”。
二、詞源演變
- 皇室專用:最早專指公主出嫁,如唐代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記載“出閣未期”。
- 泛化使用:明清後逐漸擴展為普通女子出嫁的代稱,《紅樓夢》《官場現形記》等文學作品均有相關用例。
三、儀式習俗
- 出閣宴:新娘出嫁前一天,娘家設宴款待近親摯友,這是女子在娘家的最後一餐。
- 禁忌傳統:婚禮當日新娘父母不出席,此宴兼具送别與身份轉換的象征意義。
四、文化意義
“出閣”不僅代表居所變遷,更體現女性從“在室女”到“人婦”的身份轉變,承載着古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規範。隨着時代發展,這一詞彙逐漸淡化了傳統禮教色彩,成為帶有古典韻味的婚嫁雅稱。
五、與“出嫁”的區别
“出閣”最初具有皇室色彩,後泛化為雅稱;“出嫁”則是通用表述,無身份限制。
擴展知識
“閣”字由“門”與“各”組成,古音讀作gé,既指代建築結構(如閨閣),也衍生出身份空間的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閣,這個詞是形容女子出嫁或者離開家庭獨自生活的意思。下面是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出閣的部首是“出”字的右邊的“阝”部,它的筆畫數是8畫。
來源:出閣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中國的婦女婚嫁制度中。在古代的婚姻習俗中,女子黃昏嫁出家庭,象征着她離開父母家庭開始自己的婚姻生活。而“閣”則指的是女子居住的地方。
繁體:在繁體字中,出閣的寫法仍然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出閣可以寫作“出閣”,其中“閣”是指高樓或宮殿的庑廊。
例句:她出閣已經多年,過得非常幸福。
組詞:出嫁、新娘、離家等。
近義詞:出嫁、嫁入、成婚。
反義詞:入閣、回娘家。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更多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