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會觌的意思、會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會觌的解釋

猶會見。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山中寂寞無侶,時時取史冊披閲,得與其人會覿,亦自快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會觌(huì dí)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會”與“觌”二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以禮節正式相見、會面,尤指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重要人物間的正式拜見。以下從形、音、義及語用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形與字源

  1. 會(會)

    甲骨文象器皿與蓋子相合之形,本義為“聚合”。《說文解字·會部》:“會,合也。”引申為“相見”“盟約”等義。

  2. 觌(覿)

    從“見”部,“”聲(後簡化為“賣”),《說文解字·見部》:“觌,見也。”段玉裁注:“觌訓見,謂以禮相見。”強調合乎禮儀的正式會見。

二、讀音與詞性

三、釋義與用法

  1. 本義

    正式禮節性會見,特指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使臣間的外交會面。

    例:《周禮·秋官·大行人》:“時見曰會,殷見曰同。”鄭玄注:“時見者,言無常期。諸侯有不順服者,王将有征讨之事……則合諸侯而命事焉。會猶觌也。”

    (注:“會”與“觌”在此互訓,均指依禮制相見。)

  2. 引申義

    • 泛指尊卑有序的相見:如臣子拜見君主、學生拜谒師長等莊重場合。

      例:《魏書·禮志》:“四夷會觌,何以示之?”

    • 帶有儀式感的聚見:常見于祭祀、盟誓等典禮性場景。

      例:宋·王安石《賀韓魏公啟》:“壇席會觌,神明攸歡。”

四、語用特征

  1. 禮儀性

    區别于普通“會見”,“會觌”隱含儀式規範與尊卑秩序,需符合《儀禮》《禮記》所載相見之禮(如揖讓、獻贽等)。

  2. 莊重性

    多用于官方文書、史籍及典章制度文獻,如《二十四史》《通典》等,體現對禮制的重視。

  3. 曆史語境

    現代漢語已罕用,主要見于研究古代禮制、曆史的學術著作或仿古文本。


權威文獻參考

  1.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

    對“會”“觌”二字的本義及形源解析,奠定詞義基礎。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說文解字》)

  2. 《爾雅·釋诂》(先秦典籍)

    “觌,見也”為最早釋義,确立核心語義。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爾雅注疏》)

  3. 《康熙字典》(清·張玉書等)

    集錄曆代字書注疏,明确“會觌”為“以禮相見”之義。

    (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康熙字典》)

  4.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現代權威辭書,收錄“會觌”詞條并引證古典用例。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會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由“會”和“觌”兩個單字組成:

  1. 會(huì)
    本義為“聚合、見面”,如“會面”“相會”,引申為理解、時機等含義。

  2. 觌(dí)
    專指“相見”,強調直接見面,如《易·困卦》中“三歲不觌”,即多年未見。此字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

組合義:
“會觌”即“會面、相見”,屬于同義複合詞,常見于文言文或古典文獻,例如:“久未會觌,思君如故。”
需注意語境,可能隱含正式、莊重的會面場景。

建議:
若該詞出現在具體文本中,可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其情感色彩或特殊用法。現代交流中建議使用“會面”“見面”等更通用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愛惜悲嘅兵在其頸畢氣抪擺讒害成業創殘初定初露鋒芒湊近大願低潮動地驚天對問發財廢锢風團腹背宮廷孤懸客寄駭鹿漢将華鲸叫魂教猱升木挾恃階侍硿礲老鷹俪祉镂甲盲風暴雨媢克冒雨迷鬼迷裡咕咚木耦鬧音音拈花惹草懦熟碰湖平白奇談戚裔拳跽棬樞然腹人歡馬叫殺戒熟搗邃清條條委練壝壇烏殟仙闼小乖小妹子懈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