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帖的意思、安帖的詳細解釋
安帖的解釋
(1).安定、平靜。 漢 焦贛 《易林·離之無妄》:“安帖之家,虎狼與憂。”《魏書·遊肇傳》:“且新附之民,服化猶近,特須安帖,不宜勞之。” 宋 司馬光 《申明役法劄子》:“一兩月間,州縣定差已了,别無詞訟,人情安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
(2).妥貼。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吾見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為兄子弟子門中者,亦未為安帖也。”
(3).踏實。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 曉荷 心中還不十分安帖,可是又不敢勞動皇後禦駕親征,隻好答應下來。”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帖的解釋 帖 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着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于配合起來的若幹味湯藥:一帖中藥。 帖 ē 妥適:
網絡擴展解釋
“安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結合不同時期的文獻使用場景可具體解釋如下:
1.安定、平靜
指事物或情緒處于穩定、平狀态。例如:
- 漢代焦贛在《易林·離之無妄》中描述“安帖之家,虎狼與憂”,意指家庭安定卻隱含危機。
- 《魏書·遊肇傳》提到對新歸附的民衆“特須安帖”,強調需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
2.妥貼
表示安排、處理得當,符合規範或要求。例如:
- 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風操》中批評某些稱呼“未為安帖”,指出禮儀上的不妥。
3.踏實
形容人的心态或行為沉穩、不浮躁。例如:
- 老舍《四世同堂》中描寫角色“心中還不十分安帖”,體現内心的不安定感。
讀音與結構
- 拼音:ān tiē(“帖”此處讀陰平,表妥帖義)。
- 構成:由“安”(安定)與“帖”(平穩)組合,強化穩定、和諧之意。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見。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如描述情緒、事務處理或心理狀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及《聊齋志異》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帖(ān tiē)是一個拆分成兩個部首的漢字,其中左邊的部首是宀(mín),表示室内,右邊的部首是千(qiān),表示非常多。此字源于古時候,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安帖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安帖的形狀略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一個房屋的形狀,下部分是一個寫字人的手。這種寫法是為了表達在室内安靜地寫字,使字體流暢而正确。
以下是一個安帖的例句:
他精心挑選了一張桌子,坐下來,開始寫字。獨自安帖的環境使得他能夠專注地思考和表達。
安帖可以組成一些詞語,例如:安靜(ān jìng)、安甯(ān níng)、安撫(ān fǔ)等。這些詞語都與平和、甯靜相關。
安帖的近義詞可以是甯靜、安詳、平和等詞語,它們都表達了一個和諧、甯靜的狀态。
反義詞可以是喧嚣、嘈雜、忙碌等詞語,它們表示與安甯相反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很願意繼續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