镮貫的意思、镮貫的詳細解釋
镮貫的解釋
猶貫通。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學士﹞以鐶貫大義與道合符者為上第,口習文理者次之。”
詞語分解
- 镮的解釋 镮 (鐶) á 古同“環”,泛指圓圈形物。 古錢量名。 書法用語,轉。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貫的解釋 貫 (貫) à 古代穿錢的繩索(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每一千個為一貫):“貫朽而不可校”。腰纏萬貫。 穿,通,連:貫穿。貫串。貫通(a.連接,溝通;b.對學術等全部透徹地了解)。連貫。貫注。貫徹。貫珠(
網絡擴展解釋
“镮貫”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綜合解釋如下:
1.讀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huán guàn()。
- 基礎含義:指“貫通、連貫”,強調事物或思想的連接性與系統性(、)。
2.詞源與引證
- 古代文獻用例:唐代元稹在《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中提到“以鐶貫大義與道合符者為上第”,此處“鐶貫”意為貫通核心要義,與“道”相契合(、)。
- 單字解析:“貫”本義為穿錢的繩子,引申為“貫穿、連通”(、5);“镮”可能與“環”相通,強調循環或連貫性。
3.相關成語與用法
- 相關成語:如“貫穿今古”“腰纏萬貫”等(),均體現“貫”的引申含義。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文或特定文獻研究。
4.注意事項
- 由于“镮貫”屬于生僻詞,日常交流或寫作中建議優先使用更常見的近義詞,如“貫通”“連貫”等。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唐代典籍或語言學專著中的用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镮貫
镮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镮”和“貫”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将錨用來牽引船隻在水中行駛。
部首和筆畫
镮的部首是金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1畫。貫的部首是貝字旁,它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和繁體
镮貫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繁體字中,“镮”字保持不變,而“貫”字則用“貫”字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镮的古體字為“鐶”,貫的古體字為“乾”。可以看出,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相比更加複雜。
例句
1. 船夫用錨镮貫住船隻,使其穩定地停泊在港口。
2. 她勇敢地駕駛着小船,手持錨镮貫到達對岸。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錨具(船上用于固定錨的裝置)、長船(古代長形船隻)、貫徹(全面執行)、貫穿(穿過)、貫通(通達)
近義詞: 牽引、拖曳
反義詞: 釋放、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