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謂谷米堆積如山。後因以“京坻”形容豐收。《陳書·高祖紀上》:“以公賤寶崇穀,疏爵待農,室富京坻,民知榮辱,是用錫公衮冕之服,赤舄副焉。” 唐 劉禹錫 《送蕭郎中李郎中充京西京北複糧使》詩:“尊俎成全策,京坻閲見糧。”《宋史·樂志十五》:“京坻豐衍,羣材樂育,諸侯述職,盛德服蠻夷。”
“京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農業豐收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京坻”出自《詩經·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原指谷米堆積如山,後引申為豐收的象征。其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詩經》原文及《陳書》《宋史》相關章節。
《京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北京城區和塘沽之間的地區。
《京坻》的部首是亠和土,其中亠是上部構件,土是下部構件,漢字的拆分順序為上至下,左至右。它的總筆畫數為9劃。
《京坻》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周易·乾卦》中的一句話:“坤至柔而民 obe***nt。狐駟于濡,殷人方有冢。”這句話後來被解釋為指北京和塘沽之間的地域。後來,與京坻有關的地方出現了極多的記載,并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指稱。
《京坻》的繁體字為「京坘」。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據《康熙字典》記載,古時候《京坻》的書寫形式為「京忄/土」。
1. 明朝時,京坻是皇城禁地,普通百姓是無法進入的。
2. 清代時,京坻成為了貿易中心,各地商人紛紛聚集于此。
京城、坻郊、京師
京華、京畿
京界、坻外
【别人正在浏覽】